自年以来,汇源果汁扣非归母净利润已经连续6年为负,截至去年已达.18亿元。
汇源从一家负债超千万,濒临破产的小罐头厂到后来市值超百亿的中国果汁巨头,十年后的今天,却负债超百亿面临退市,它到底经历了什么?
纵观汇源的发展史:
它曾是家喻户晓的 品牌果汁;
年港交所规模 的IPO;
曾错失可口可乐亿港元的天价收购。
年3月,汇源果汁承认违规贷款42.75亿元。
然而违规贷款引发的连锁反应,只是汇源过去十多年困境与挣扎的一小部分。从明星企业到亏损,经历信任危机,甚至面临退市风险,不免让人惊呼:汇源果汁,到底怎么了?
1
汇源辉煌时期,市值高达亿港元
回想年汇源刚刚上市是港交所当年规模 的IPO,发行后 市值到达亿港元。
当年创始人朱礼新另辟蹊径,开拓新市场,从国外市场突围,再调头国内市场,当时国内果汁市场一片蓝海,汇源凭借“敢打广告,舍得宣传”的策略,让汇源绝处逢生;
在电视为王的时代,汇源用万中标了年央视新闻联播5秒标版的广告权。将“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这句话植入消费者大脑,从此汇源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成为中国的果汁巨头。
所以品牌宣传要选对媒体平台、契合品牌定位,不然花钱投广告不要紧,没有转化就很要命!
然而,经过时代的变迁、消费的升级,汇源走老路却成了不归路!
如果说汇源果汁能在产品战略上,能够立足于原来的果汁优势,其实这个市场足够大,而且增长很快;
假如能够做些细分品类,比如低糖果汁给那些中老年人,一些高端果汁针对特定的领域、特定的市场,用一些新的时尚包装去针对年轻人,来提高果汁品类的毛利空间,可能不会输得这么难看。
汇源果汁成功离不开市场跟宣传,但在新时代和竞争对手的冲击下,“走原来的老路”反而成了汇源果汁的一条不归路。
2
渠道就是命脉,汇源曾自断经脉
年的9月,可口可乐拓展中国的果汁市场,宣布以总价.2亿港币收购汇源果汁所有股份。
为了达成交易,汇源曾经自断筋脉,把多年积累起来的产业链跟渠道都给抛尽了。
当时几乎撤掉了所有果汁的生产和销售渠道,但后来因为商务部的干预,这个收购还是失败了,汇源这时候不得不重新回来收拾线下的销售渠道,重新建设
实际上,汇源在可口可乐收购案之前,整个渠道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比如说,汇源曾经在营销总部制、事业部制、大区制、销售子公司制到专卖店制等不同的销售渠道模式之间不停地换来换去,但每次都是浅尝辄止,都没有深入地进行下去。
对于快消品行业来说,渠道就是命脉。你渠道的多与少、渠道的宽与窄,都决定了你的产品能让多少消费者知道,能接收多少的顾客,能销售多少的产品。
3
爆品卖不动,新品无人知
进入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