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流产后,汇源怎么样了

月日,可口可乐用56亿美元买下了运动饮料品牌BodyArmor全部股权。这是可口可乐成立20多年来, 的一起并购案。

因为国内没有销售,中国消费者对BodyArmor很陌生。这不奇怪,BodyArmor创立才仅仅9年,与20年的可口可乐相比,不过“沧海之一粟”,主要市场在美国。

但BodyArmor发展迅猛,三年前销售额仅2.5亿美元,今年预计将突破4亿,妥妥潜力股。

可口可乐收购BodyArmor主要目的是对抗百事可乐。

百事可乐旗下的佳得乐拥有运动饮料市场68%的份额,年销售额超过00亿美元,令可口可乐“垂涎三尺”想通过收购BodyArmor和百事掰掰手腕。

可口可乐官方表示,未来BodyArmor将继续独立运营,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最棒的产品。

独立运营?当年,可口可乐和百事收购我国七大国产饮料厂时,可没有这么大方,把它们都雪藏了起来,让国产生产线灌装可口/百事可乐。

北冰洋因此沉沦了20年,近几年才重新恢复元气,其他六大品牌寂寂无闻,可能永远无法再上市了。

曾有天涯论坛的网友翻出了这段黑历史,质疑可口可乐收购国产饮料公司的动机,“美国人故意摧毁中国的饮料品牌,借机占领市场”。质疑有一定道理,但拿不出证据,有点阴谋论的味道。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绝大部分国产饮料厂经营困难,有的陷入“三角债”,有的养的工人太多效益差,有的技术跟不上,打不过洋气的可口可乐。

所以,可口可乐从一开始看上的就是它们的生产线。如同德国宝马收购中华汽车一样,德国人说得很清楚:我们不会经营中华汽车的品牌,以后生产线将组装宝马汽车。

更何况,七大国产饮料厂的产品与可口可乐高度重合,均是 汽水,没有保留品牌的必要。

其实,可口可乐收购公司的目标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品牌,有的是为了生产线,有的是为了上游原材料。例如,年,可口可乐宣布准备收购汇源,看上的就是它的品牌。

果汁=汇源

汇源果汁主营果汁饮料,是国内果汁饮料细分领域中的领头羊。

年,创始人朱新礼承包了一家三年没开工、负债近千万元的县办企业,重新起了个“山东淄博汇源食品有限公司”的名字。朱新礼搞了一笔贷款,从德国引进了整套饮料灌装设备。

别以为有“德国”二字就先进。前年笔者跑了一家安徽小饮料厂,工厂负责生产 菌饮料。

几乎没有技术含量,生产线一开,从灌装到封装全自动化完成, 需要人工操作的地方是把 菌的原料倒入桶里,保持生产线的运转。汇源生产线放在今天一点不稀奇。

但偏偏“德国”二字帮朱新礼赚到了 桶金。在德国食品展销会上,订货商打量着这个东方面孔的年轻人,虽然供货价格很低,但把订单交给中国人仍有点不放心。

朱新礼用一句话打动了德国人:“我们的设备全是德国的。”订货商立刻下了万美元的订单。

这让汇源一下子成了淄博当地的明星企业,受到了各级*府的关心。年,汇源果汁年销售额已达2亿,稳坐国内果汁品牌 名。

之后,汇源又引入了A股市场大名鼎鼎的“德隆系”、中粮、统一等大资本,资金充裕,风头无二。

年,汇源登录港股时,创造了当年香港 IPO纪录:24亿港元。这个数字放在今天,连前00名都排不进去。上市当日,汇源股价上涨了66%。

朱新礼拿着24亿港元,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十多个生产基地,市占率进一步提高。消费者一提到“果汁”会本能地与“汇源”联系起来。

如一提到“可乐” 反应总是“可口可乐”一样,百事可乐、非常可乐统统要靠边站。

原以为朱新礼会带着汇源成为“中国的可口可乐”,但命运和朱新礼开了一次玩笑,险些葬送了汇源。

把企业当猪卖

汇源果汁的优异表现,引起了可口可乐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angdongbdf.com/afhgx/331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