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源自汇源。”
汇源果汁是家喻户晓的国产果汁品牌,从年创立以来,累计获得数百个荣誉和奖项。
然而近几年来,汇源果汁已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线中。
直到年郑州水灾,汇源为灾区捐款万元,大家这才意识到,汇源已经很久没有活跃过了。
汇源老总朱新礼丢掉数人为之羡慕的“铁饭碗”,再到一手成立汇源果汁公司,甚至还拒绝和可口可乐合作。
曾经的他和汇源是多么的辉煌,可如今汇源却濒临破产边缘,退市也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而朱新礼则也从身价数亿的大老板,成为了负债29亿的“老赖”。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他为什么会变成老赖呢?”
“因为贫穷,我不得不外出发展,但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还是选择回到家乡做一名农民。”
朱新礼当时说出这段话的时候,眼睛里面都是遗憾。
他命运多舛的一生,还是要从他的出身开始讲起。
朱新礼是山东淄博人,农民出身的他因为过惯了苦日子,所以极力想要摆脱穷人的命运。
他小时候经常会站在山顶上,想象着什么时候能走出这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是他从小到大的梦想,仿佛他活着就是为了这个梦想。
长大之后的朱新礼,已经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
饱读诗书的他,终于有机会可以外出闯荡,去外面走一走。
80年代流行着一句话:“要致富,种果树”。
当时很多人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纷纷开始种起了果树。
不得不说,全民刚开始种果树的时候,带来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甚至一部分人靠着种果树实现了小康生活。
但随着种果树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上当时的交通并不是很发达,导致很多果实被积压卖不出去。
这在一时间成为了很多果农面临的难题,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果子在树上烂掉,虽然心痛但是无可奈何。
更有的人直接选择将自家果树全部砍掉,继续老老实实种地,总比等待着积压要好。
朱新礼看到现状之后,也是非常的纠结,因为在众多果实卖不出去的果农中,也包括了他们一家。
他苦恼了几天,直到一辆大货车的路过,让他瞬间有了灵感。
“如果我去跑运输的话,就能解决当前的不少难题。”
当时承包一辆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他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辗转于各个朋友之前,终于凑够了买车的钱。
那一年,他开着沂源县第一辆“解放”牌轿车,正式转型成为了一名卡车司机。
他的转型,让村里不少果农看到了希望,纷纷跑来找他合作。
朱新礼就带着果农的希望,将果实销往上海、苏州等各大城市。
这样一来,果农们赚到了钱,而他也能在中间赚到运输费和提点。
短短一年的时候,他就已经拿到了高达5万元的利润,这在80年代已经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他的举动,不仅改善了他家的生活条件,连带着整个村庄的人都致富。
这让村民们非常感激他,推举他成为了村干部。
朱新礼看到自己被村民们寄予厚望,在实现“全村致富”的目标上更加用心。
在朱新礼的带领下,村民们种植过葡萄等多种农作物,每次都能在市场的影响下获得不少回报。
他们的村庄越来越富,甚至家家户户都安装上了电话。
不到几年的时间,朱新礼已经带领着整个村成为了方圆几里的首富村。
他的优秀不仅被村民们看在眼里,更被上级的领导们看在眼里。
他们认为朱新礼是一名值得培养的“领导胚子”,只要稍加培养,将来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年,上级将他调到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进行进修。
朱新礼很感激上级对他的重视,学习的过程也让他感到受益匪浅。
进修几年之后,他被分配到沂源县,成为了沂源县外经委副主任。
坐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着什么样的事情。
在朱新礼的规划和带领下,整个县的经济都开始发展起来。
但是他在这个位置上并没有坐太久,一年后他因为一个信仰,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铁饭碗”。
年,随着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海经商成为了当时的一股热潮。
而朱新礼也不是一个坐得住的人,为了能赶上机会,为了能让众多果农们实现“全民致富”,他走上了一条艰难且漫长的道路。
当时他接手的是一个破旧的水果罐头加工厂,朱新礼决定将这个厂子全部换新,改成果汁加工厂。
那年,山东淄博汇源食品饮料公司成立了,而这也就是汇源果汁的前身。
但是朱新礼并没有足够的本金,厂里的工人连饭钱都没有,更别说开得起工资。
当他去银行贷款的时候,银行的人也因为看不起他而不予放贷。
无奈之下,朱新礼只能采取“补偿贸易”的方式,引进国外的设备,再加工产品卖给外国人,赚取外国人的钱财。
直到年,他们厂里的第一批浓缩苹果汁生产出来。
朱新礼感到格外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而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带着果汁的样品去国外食品展,寻找更多的供应商。
当时他的钱全部都投资在厂里,仅剩的钱也只够他去国外的机票和住宿费用。
为了节省开销,他准备了一麻袋的山东煎饼,当做全程的伙食。
当他到达德国之后,找到了在国外留学的亲戚家小孩,让他担任自己的翻译。
刚开始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他所展示的产品几乎没有人能看中,朱新礼只能慢慢地等待机会。
每当饿的时候,他都会拿出煎饼啃上一大口,尽管煎饼已经变得又硬又难吃。
日复一日的等待,朱新礼的坚持终于换来了回报。
他的果汁被一家国外的公司选中,和他签订了万元的合同。
当朱新礼拿着合同回到国内之后,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同时也十分佩服眼前这个满脸憔悴的男人。
从那时开始,汇源果汁开始销往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朱新礼并不满足现状,他想要的是在国内打开市场,让他的果汁普及国内市场。
为了给打通国内市场铺平道路,朱新礼带领着几十人来到了北京。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还提出了疑问:
“我们在家乡做得很好,为什么要来到北京重新开始呢?”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是朱新礼从小到大的梦想,那就是走出大山。
只有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他们的公司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可是想在国内打通市场是多么的不容易,朱新礼比谁了解这一点。
创业初期的那段时间,他带领着30多名工人,每天日夜不休地在流水线上忙碌着。
他们白天出去跑市场,晚上则回到工厂继续加工饮料。
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们感到身心俱疲,但为了能打开市场,他们仍在坚持着。
在朱新礼的领导下,他们的付出总算有了回报。
北京当地的市场逐渐被打开,刚开始只是小超市的支架上有,再后面大超市的货架上也摆满了汇源系列的饮料。
不知过了多久,整个北京已经随处可见汇源果汁的影子,而这也意味着朱新礼打通国内市场的第一步,取得完美成功。
“汇源果汁”因此闻名北京,紧接着在全国各地开始蔓延。
不到几年的时间,朱新礼带领着汇源果汁就已经在国内打响了名气。
汇源果汁越做越大,同时也吸引了不少资本家的注意。
年,德隆系主动找到了朱新礼,希望和他一同合作。
德隆带领着朱新礼前往各地考察企业,让朱新礼感到非常心动。
一年后,德隆系同朱新礼合作成立“北京汇源”,其中德隆系旗下的新疆屯河占股51%,朱新礼所带领的汇源占股49%。
德隆系利用自身在国内以及国外的人脉,在饮料领域和多个地区展开“收购兼并”的合作方式。
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德隆系和汇源所创造的利润高达上亿元。
他们不仅创造了利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汇源在全国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他们双方的合作并没有维持太久,仅仅维持了两年就以失败告终。
年,德隆系资金链开始出现危机。
为了解决危机问题,德隆系将目标看向了“北京汇源”,并向朱新礼提出以7倍的价格全面收购他手中那49%的股权。
朱新礼对于对方的要求是坚决反对,“北京汇源”也是他的心血,怎么可能拱手让人。
于是,他在很短的时间内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将德隆系旗下新疆屯河手中的51%股份全部收购。
“北京汇源”正式回归到朱新礼的怀中,而汇源也成为了唯一一个从德隆系“全身而退”的企业。
朱新礼虽然对这次合作感到不是很愉快,但对方却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要想在市场里站稳脚步,仅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他必须想办法找其他的合作商。
一滴水的力量是非常弱小的,但一滴水融入大海之中,得到的是无穷的力量。
年,汇源和统一企业签订了组建合资公司协议。
随后,汇源分拆了果汁方面的业务,统一集团则斥资万美元,两方一同组建了“中国汇源果汁控股”。
朱新礼带领的汇源,在这次合作之中不仅充实了资金,还借着统一的平台,完成了一波完美的宣传营销。
这让朱新礼感到十分的开心,他的汇源终于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汇源接连引入多家基金,并出售汇源35%的股权来提高市值。
年,有了强大依靠的汇源市值已经飙升到6.28亿美元。
当所有的铺垫都已经完成之后,朱新礼接下来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上市。
年,汇源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
朱新礼因此和国际资本也开始有所接触,这也为之后和可口可乐的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年,可口可乐提出要收购汇源上市的所有股份,出价高达24亿美元。
这对于朱新礼来讲是一次很好的合作机会,但这次合作最终却并没有完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提出优渥的收购条件,这是可口可乐发展史上除美国外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
对方提出:“汇源是在中国年发展很久且非常成功的品牌,双方合作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正当朱新礼为这件事情忙前忙后的时候,网络上的网友们却先炸开了锅。
据统计,有82%的网友反对汇源被可口可乐收购。
不仅如此,当时刚发布的《反垄断法》也是让双方合作不了的重要原因。
外资企业收购本土企业这一点,在当时引起了广大民众的热议。
最终,朱新礼忍痛拒绝和可口可乐进行合作。
汇源因此错过了一次很好的发展机会,朱新礼为此也是感到十分遗憾,因为他之前为了这次合作已经做下了不少铺垫。
在可口可乐刚提出与汇源合作的时候,双方就已经因此展开过深入交流讨论。
当时朱新礼为了“迎合”可口可乐的合作要求,开始对汇源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改。
他斥巨资在国内很多地方成立水果基地,只为能满足可口可乐的供应链要求。
为了减少企业负担,让汇源转型更好的进行全方位发展,朱新礼辞掉了三分之二的销售团队。
这也就意味着汇源在国内的消费市场开始削减,由销售模式转化为重资产模式。
当他满心期待着能和可口可乐合作的时候,却没想到会被相关部门驳回。
朱新礼为了证明汇源“不亲外”,也只能咬着牙拒绝了和可口可乐合作。
这件事情之后,汇源的元气大伤,而朱新礼也感到身心俱疲。
当初汇源为了和可口可乐合作,已经在财力和人力方面下了血本。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汇源的发展开始正式走下坡路线。
为了将陷入困境的汇源从泥潭中拉出,朱新礼开始寻找合作方。
中石化抛出的橄榄枝,让他再次看到了希望。
当时国外曾做过调查,加油站60%的收入都是非油收入。
站内开启的便利店,每天也能为加油站创造不少的利润。
如果汇源果汁上架便利店的话,肯定也是一笔不小的利润。
而中石化旗下的便利店高达3万多个,这让朱新礼看到了希望。
于是双方进行了洽谈,最终汇源注资30亿到中石化,成为了中石化的股东。
但是双方合作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汇源不得随意转让股权,不然中石化将拥有优先回购权。
可是汇源在合作8个月后,便将其股权质押给招商银行,以此来填补汇源之前所创下的窟窿。
而朱新礼不止做过这一件事情,这也注定汇源会逐渐走向衰落。
年,汇源饮料借给汇源果汁42.75亿元。
虽然都是自家公司,也都是自己家的财产,但性质却完全不一样。
汇源作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必须要进行申报,而朱新礼却并没有向上申报。
对此,港交所对汇源集团进行了停牌处理,这也导致汇源再次受到了重创。
祸不单行,年,招商银行冻结了德源资本约41亿资产,而德源资本的有效代理人便是朱新礼。
当时质押物到了赎回期,而汇源拿不出“赎金”,自然要“以资抵债”。
朱新礼因此还成为了被执行人,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老赖”。
据相关调查统计,朱新礼已经4次被列为“被执行人”,被限制了高消费。
年1月,汇源果汁进入退市程序,让不少人为其感到唏嘘。
半年后,汇源集团宣布进入破产重整阶段。
一个从罐头厂走出来的民族企业,在经历无数辉煌之后还是走向平淡。
值得一提的是,汇源在破产重整期间,还为河南水灾灾区捐赠万元的物资。
这样的民族大爱,实在值得称赞。
朱新礼一手创建汇源,从坐拥61亿资产到如今负债29亿,如今沦为“老赖”,令人唏嘘。
他在汇源破产之后,便辞去了在汇源的职位,彻底退出了这个他一手成立的公司。
但不可否认的是,朱新礼能带领一个村、一个镇甚至是一家企业走向辉煌,他的实力是不可小觑的。
但愿他经历过这些事情之后能够吸取教训,也愿后人能够加以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