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业绩连亏负债百亿,停牌3年后,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www.znlvye.com/
图片来源

网络侵删“有汇源,才叫过年”。曾几何时,汇源果汁名震大江南北。不过,年的它却没有熬到春节。1月18日,香港联交所取消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的上市地位。截至年底,汇源果汁总负债为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51.8%。曾经连续十余年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被誉为“民族第一果汁”的巨头,停牌3年后,回天无术,成了资本市场的弃儿。反观创始人,68岁的朱新礼,41亿资产被冻结,收到10次限制消费令,6次被执行信息,1次失信被执行信息,名副其实的老赖生活想必也不好过吧。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汇源果汁,究竟做错了什么?村干部转行创业汇源果汁的创始人名叫朱新礼,年出生在山东沂源的一个农民家庭。31岁时,他担任村委会主任,并担任村属企业——山东沂源东里集团总经理。年春天,南巡讲话犹如一股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机遇和责任激励了很多人开始追赶商品经济的大潮。看到这股机遇,40岁的朱新礼,决定放弃体制内的舒适生活,闯出一条致富之路。他接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罐头厂,经过改造后开始生产浓缩苹果汁。朱新礼后来回忆称,“我当时接手的是一个负债千万元、停产三年、已经倒闭的县办罐头厂。工人吃饭的钱都没有,去银行贷款更是困难,因为人家看不起你,不信任你。我们就用补偿贸易的方法,用外国人的设备去挣外国人的钱。”年,第一批浓缩苹果汁生产出来了。为了企业做大,朱新礼一个人背着果汁和山东大煎饼,到慕尼黑参加展会。最终朱新礼的产品被瑞士一家公司认可,签下五百万美元大合同,这个单子让很多人都傻了眼,自此,企业士气大增。一炮走红之后,汇源果汁受到了更广泛的青睐,产品陆续出口到30多个国家。如此成绩,让朱新礼有了足够底气。年,朱新礼带着20个员工,开始进军北京顺义,成立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朱新礼的想法是,要想为广大果农带来更多实惠,就要把事业做大,要想把事业做大,就要走出大山。眼界大开的朱新礼在营销上毫不手软,2年之后,他斥资万元中标央视新闻联播5秒广告权,一度成为标王。于是就有了两个经典的广告语。“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这支广告,让汇源果汁迅速打开国内市场,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汇源果汁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朱新礼也借此打造了一家“果汁帝国”。随着企业名声变大,资本合作的机遇来了。资本错误:差点为他人做嫁衣最先与汇源产生交集的资本是德隆系。年,汇源果汁的销售额就已经做到了12亿元,彼时是全国最大的果汁生产商。一个契机让朱新礼萌发了资本入场的想法。当时,他想借助德隆系的资本优势实施大规模行业并购计划,于是开启汇源与德隆集团三年之痒。年3月,双方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德隆出资5.1亿元持股51%,汇源以技术和设备投入持股49%。搭上资本的快车,汇源快速发展,两年的时间投入了20多亿,引进了11条全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线。年汇源果汁销售额15亿,年飙升到了22亿元。不过,没过多久,朱新礼就发现了不对劲,因为德隆控股了公司。年底,德隆已累计从汇源“借”走了3.8亿元。朱新礼发现苗头不对,果断提出分手,要不然汇源真的为他人做嫁衣。即使这样,与德隆的短暂合作,还是让朱新礼尝到了资本的甜头,靠企业自有资金扩张,实在太慢了。战略错误:”卖身“可口可乐年,汇源果汁控股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了当年香港最大规模IPO,当天股价上涨66%。当时朱新礼在《福布斯》富豪榜排名91,上榜资产61.3亿。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汇源果汁成了赞助商。朱新礼参加了开幕会,遇到了可口可乐的全球董事长。可口可乐意欲出价亿元收购汇源,双方都渴望交易,可口可乐的碳酸饮料行业疲劳,急需要开展新业务,面对一个十多亿人口的成熟果汁市场,正中可口可乐下怀。而汇源的股东也急需要股份变现。这个买卖一拍即合。如果跟可口可乐交易达成,朱新礼可以套现70多亿。在汇源果汁最鼎盛的时候,激流勇退,卖一个最好的价钱,对一个朱新礼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当时,朱新礼的儿子和女儿都无意接班。朱新礼认为做企业实在太辛苦了,他曾多次抱怨道:“没有比做汇源更辛苦的事了,16年期间,没有休过一个星期天,没有休过一个春节,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年9月,可口可乐宣布以每股12.2港元,共计约亿港元全资收购汇源果汁。消息一出,市场反对声一片。汇源果汁可是民族品牌,许多人认为汇源被可口可乐收购是令人心痛的民族品牌之殇,反对之声四起。面对“民族资产流失”的反对声浪,朱新礼的解释显得很被动:“谁说卖了个企业就是卖国啊?”,但“企业要当儿子养,当猪卖。”的言论又再度引起一片哗然。同时,年,国家颁布了《反垄断法》。恰巧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就是第一个触犯新法的案例。商务部以反垄断为由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主要理由有三点:第一,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有能力把其在碳酸饮料行业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行业。第二,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对果汁市场的控制力会明显增强,使其它企业没有能力再进入这个市场。第三,如果收购成功,会挤压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在保住“民族品牌”的压力之下,年,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叫停。经营错误:陷入多样化大坑可口可乐的失败成为汇源大败局的导火索。朱新礼为了这次“豪门联姻”,提高汇源的资产评估价值,大举扩产,同时笃定叫停了汇源新品研发。为了满足可口可乐方的要求和自身转型上游供应商的目的,汇源失去了接近75%销售团队和分销网络,砍掉了花费十六年建立起来的销售体系。时任汇源全国21个销售大区的21名省级经理基本离职,员工人数从人一年内降到了人,销售人员则从人削减到人。此时收购被否,汇源不得不重新建立销售渠道,员工又暴增上万人。不只如此,汇源让出的渠道,被其他饮料填补,资金被上游挤占的汇源,要重新夺回失去的渠道谈何容易。这次的战略误判,直接造成了汇源的“滑铁卢”,对其造成了伤筋动骨的影响。年之后的十年,被媒体称为汇源的“失血十年”。曾经市值百亿的汇源果汁开始陷入亏损。资金压力和转型压力叠加的汇源开始了多品类作战,先推出了“柠檬ME”对标农夫山泉的“水溶C”,又推出果汁可乐,想打掉可口可乐,还做了纯净水。年,汇源花了万买下旭日升凉茶,朱新礼原本打算把它当作另一个主品牌来做,可做了三年之后,又完全放弃。年,朱新礼掏出了30亿元,试图入股中石化销售公司,占股0.84%。朱新礼却觉得花30亿能和中石化扯上关系非常值,如果不是中石化不批,他还想投50亿元。事实再次证明,凡是盲目多元化扩张的,很容易走向失败;几乎所有伟大的公司,都是在专业化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李践老师说过,摸索中的民营企业家经常掉进多,快,好,省,样样都要的管理陷阱。汇源果汁掉进了多元化的大坑。管理错误:一个人的汇源产品之路走得坎坷,内部的管理之道也常为外人诟病。有人说:在朱新礼的潜意识里,汇源就是他一个人的汇源。整个集团上下只能由他一人说了算,弟弟朱新德原本在汇源主抓财务和生产销售,上市前就被朱新礼踢出公司,甚至一度有去农夫集团当副总裁的念头。其他新贵老臣也难逃逐一出局的命运。负责资本运作,帮朱新礼与德隆和统一进行资本运作的董秘路长青,在汇源成功上市第三天就被朱新礼在内部高管会上骂“功高震主”,未到年底就离职去了忠旺集团。另一位被朱新礼从可口可乐挖来的主管销售和营销的副总裁陈志强,因为公开指责他女儿朱胜琴在与广告公司的合作中吃回扣,三个月后被迫离职。汇源的权力在一群人中间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朱新礼手中。局限思维:陷入衰落创立于年的汇源果汁,走在改革开放的浪潮前端,紧抓当时国民饮品消费的趋势,迅速做强做大,站稳行业龙头地位。朱新礼,也曾是92派企业家的代表,当年响应南巡讲话大胆辞去公职,接手一个濒临倒闭的罐头厂,这才缔造了此后的果汁神话。可如今,无论是汇源果汁还是朱新礼本人,仍深陷于昔日,既看不清脚下,也摸不着未来。朱新礼不止一次将如此结局归结于商务部的可口可乐收购“叫停刹车”。可是,这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次还是自己出了问题,积重难返。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在新商业时代下,更需要远见和创新。如果不与时代共进,不重视消费者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不建立合理的家族企业传承机制,最终会走向时代的边缘。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angdongbdf.com/afhgx/769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