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9月上市以来,碧生源已累计发布了10次盈利警告,业绩表现长期起伏不定。
碧生源是否东山再起,还是从此跌落神坛,时间自会给出答案。
作者
朱末
来源
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
金错刀(ijincuodao)授权转载
“快给你的肠子洗洗澡吧。”还记得当年疯狂广告轰炸的碧生源吗?so的一声就瘦了,如今,是so的一声,资产就大缩水了。曾经一度,依靠减肥茶和常润茶(现更名为常菁茶)两大明星单品,让碧生源从籍籍无名的小茶企,华丽蜕变为名声大噪的上市公司,跃升为保健品茶剂的垄断品牌。然而,风云变幻,好景不长,在达到抛物线的顶点后,碧生源便开始了断崖式下跌。自年9月上市以来,碧生源已累计发布了10次盈利警告,业绩表现长期起伏不定。今年3月18日,碧生源发布业绩报告称,公司年实现营收11.01亿元,同比下跌14.81%,亏损1.46亿元。谁能想到,支撑碧生源活到现在的,竟是“卖资产”。自年开始,碧生源相继出售公司总部大楼、子公司碧生源食品饮料%股权,分别作价5.55亿元与1.25亿元,为自身“输血”。去年12月,碧生源再度对外公告,以万元的价格出手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几处房屋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于公司运营资金需要。频繁抛售下,昔日辉煌早已荡然无存。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碧生源已走到了避无可避的“十字路口”。眼看它起高楼时间倒回千禧年。刚刚吃饱饭的国人突然发现,原来每天大快朵颐并不全是人生乐事,由此带来的“三高”等富贵病居高不下,“减肥”成了全民刚需。也正是这一年,结束多年饮料销售生涯的赵一弘,雄心勃勃地创立了袋泡茶品牌——“碧生源”。彼时,国内茶包市场被雀巢、立顿等外资品牌占据,几乎没有国产品牌,要想从巨头口中抢食,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最初的碧生源根本无法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