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了,再过一个多月马上就要过年了。
过年的时候,我们最经常听到的一句广告词就是“有汇源才叫过年呐”。
只是今年,汇源的年恐怕是过不好了。
最近,汇源的创始人朱新礼被列为“老赖”,负债亿,因为与民生金融公司一纸纠纷,它的41亿资产被冻结。但是这还没有完。
原本想卖身“天地壹号”的计划惨遭流产,这无疑是毙掉了复盘的的 方案,复牌已经没有任何希望。
前后仅仅一个月,汇源也是厄运连连,这个年真的有*。这前后的落差也太大了吧。原来我们在新闻联播前的*金广告时间多次见到他,历届春晚,明星,观众桌子上哪一个不摆着一堆汇源果汁。前前后后26年的心血,好不容易贴上国民标签,结果,这一个月就让这个标签从金榜上快速滑落。
但是正如网上的一句网红句子——百因必有果。这前前后后,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在27年前,朱新礼接手了一家负债千万的罐头厂,特地不惜重金,从德国引进设备以及食品工程师,开始了浓缩果汁的生产之路。随着不久之后 款果汁研发成功,朱新礼远赴国外,开始了销售渠道的开发,终于在德国拿下了一笔万美元的大单。这无疑是一次大的成就,也救了汇源果汁。
尝到甜头的朱新礼认为,远赴国外太辛苦,得增加国内的知名度,怎么办呢。他瞄准了我们祖国的心脏——北京。因为那里离着中央近,近水楼台先得月,经常跟有名的人群混,自己就慢慢有名了。然后不惜重金,舍弃了地价便宜的山东,把工厂搬到了寸土寸金的北京,然后大放血万,买下了央视5秒的广告位。
靠近皇城根,自然有了央视的支持,汇源果汁的健康形象深入人心,在市场份额上占据龙头地位。23%的份额可不是开玩笑的,而这前前后后,仅仅用了八年。
人的本性就是不知足的,尤其是尝到甜头的人,总是希望能够尝到更多的甜头,这个时候的汇源又在想着开疆扩土,但是无奈资金短缺,怎么办,这个时候,朱新礼与德隆交往密切了起来。此时的德隆真是如日中天,势头正旺。年,两家组建合资公司,汇源出让51%的控股权。
双方的合作,像孙宏斌和贾跃亭的牵手一样,最初很甜蜜。两方达成合作后,在两年内,德隆帮助汇源建立了20多个大型生产基地。
但很快朱新礼就发现了不对劲。至年底,德隆累计从汇源累计借走了3.8亿元人民币。
此时,外界对德隆仍一片赞誉。年11月,德隆宣称控制了亿元的资产,拥有多家企业和30万员工,涉足20多个领域,俨然成为民营企业龙头。朱新礼认为,德隆战略发展兴趣不在实业上,战线拉得非常长,资金链也越来越紧张,汇源与之合作只会越陷越深。但德隆非常不愿意分开,因为他还想靠着汇源来补齐他巨大的资本空洞。
朱新礼肯定不干,他就暗自寻找资金渠道,然后跟德隆打*,谁能先拿出8个亿,谁就能买走对方的股份。这在当时的业内人来看,无疑是汇源在 ,毕竟德隆可是资本巨头,一个能在年,出资万美金买了前苏联的“明斯克”号航空母舰,建造航空母舰主题公园的企业,这可不是随便一个大企业就能办到的。
只是他们都只是看到了表象,不知道朱新礼已经知道德隆的好的底牌已经不多了,无力从副业来搞快钱,但是汇源在此之前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然后,德隆输了,输的让外人感觉出人意料,但是让局内人看来就是板上钉钉。
年4月,德隆神话破灭,“德隆系“老三股”在一个多月内市值蒸发了亿元。
年5月28日,唐万新逃往缅甸,后回国受审。
最终,德隆系被判罚百亿巨款,唐万新获刑八年。众多债权银行及委托德隆理财的上千家公司损失惨重。
躲过一劫的汇源虽然资金短缺,但是寻找投资方却不难,此时的汇源可谓是一块香饽饽,绣球一抛,追求者多达40多家投资公司,在先后与台湾统一,达能达成合作后,终于在年,汇源成功上市,达到了它的 时刻,登录港交所成功,获得24亿港币的筹金,上市当天,汇源股价暴增66%。一举成为家喻户晓的“果汁大王”。
躲过一劫,且赚的盆满钵满。好像此时,多年的梦想就这样摆在了朱新礼的跟前,一切都似乎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随后可口可乐注意到了汇源,向着汇源抛来了橄榄枝,愿意以近亿美金收购汇源。这一下子让朱新礼心里乐开了花,因为要是可口可乐收购了他,那么他就可以套现3倍于原股,到时候产品以及销售都抛给老手可口可乐,自己就可以专门去搞果园基地的开发。
所以,这时候他就裁了多名员工,然后又投了20亿在上游水果种植基地。
不料这时候突来横祸,这时有人做了一个问卷调查,有八成的人不同意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因为正好赶上了保护民族品牌的热潮,一时间汇源处于风口浪尖上,但是朱总不予理会,继续他的计划,只是,这次收购失败了。
赔了夫人又折兵,名声臭了,钱也投了,人都裁了,竟然是这样的结果。他想不通这是为何。
但是就此收手还能挽回败局,毕竟之前留下的资产,注意一下分配,不至于上老赖。东山再起完全是可行的。
但是朱新礼他还是不可就此罢手,按理说,如果这个时候他暂停生产设备,产业生态园的投入,而是把更多的钱用于营销上,多搭建一些销售渠道,完全是可以再创辉煌,尤其是那时候,互联网平台开始出现上升势头,电子商务也都在呼之欲出的阶段。倘若朱总消停两年,也不足以使得资金被榨干。
但是,就在两年内,汇源投资了12家大型生态园,并购,厂房,土地方面的投资仍然照旧。却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视而不见。而且这时候刚刚经历了大出血,体质正在虚弱着,结果可想而知,钱不够了,怎么办,裁员!钱还不够怎么办,卖自己。卖不出去怎么办?借钱。
然后汇源在先锋集团下的p2p平台欠了万的债,至今未还。拆东墙补西墙,补了十年,到 ,豁口太大,烂到补不上了。而且花尽了心血建立的工厂以及生态园,使用效率不到三成。但是无论再便宜的地价,都是用钱来买的,他们编制的“果农的守护者”的梦就此破碎。而且随着p2p平台树倒猢狲散,一地鸡毛之余,无数企业主将自己的救命钱当做最为悲怆的*注。靠着转卖套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国家整治金融的力度不亚于以往任何时候,资本,渐渐变成了更少数人的游戏。哪怕大企业,也不敢轻易把玩。
在年,正当汇源疯狂砸钱,去建立他的生态园之梦时,苏宁 张近东敏锐地感觉到,互联网零售时代即将到来。
当时苏宁的业绩如日中天,但是张近东还是毅然决定向互联网转型。当时很多媒体纷纷用“壮士断腕”来形容苏宁转型的动作。经过十年发展,苏宁已经完成“+互联网”和“互联网+”两个发展过程,并在年创造性地提出“智慧零售”概念,线上线下开启全面布局,打造出苏宁拼客、苏宁推客、苏宁极物、苏鲜生、零售云、苏宁小店、无人店等一系列智慧零售产品。对于实体与电子商务转型,苏宁打了一场教科书般的战役。
同样在制造业,海尔集团,可以说是实体界与汇源齐名的国民产业,他的转型可谓是向互联网积极转型的样本。年,张瑞敏提出,海尔要从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向网络化战略转型。在组织上,海尔提出“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变革。通过“互联网+智能制造”,让用户可以个性化地选择自己想要的家电,从而让企业的每个组织都直面用户,直面市场。这次转型让海尔在年就提出的“人单合一”落到实处。
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在家电整体营收下滑的大环境下,海尔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2.77%。扣非归母净利润55亿元,增长17.62%。
在通信领域,华为是实体经济转型的 代表。面对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蓬勃发展,年,华为意识到行业即将变革,于是推动华为向数字化转型,提出全新的公司愿景:构建万物互联的数字世界。
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华为在手机、笔记本等终端业务上突飞猛进,手机业务位居全球第二。在物联网芯片、5G、智能城市、智能家居方面全面布局,依靠强大的研发投入,在数字经济爆发的前夜抢占了技术的制高点。
而此时的汇源在干什么?
汇源这个大集团一直是我比较尊敬的大企业,因为曾经的它是国货之光,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也是喝着它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节,它伴随我走了二十年光景。有它频繁出现的地方,必定充满着温馨,弥漫着欢乐的气氛,充满家的味道。直到现在,我也是觉得这是我喝过感觉 的果汁。这时候的感觉,已经超越了味觉,而是变成了一种符号,甚至说这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一个符号。只是,很可惜的是,他如今几乎陷入绝境。
汇源的没落,让人感到可惜的同时,也是否应该给我们一个启示呢?
目前市场都在经历着新的一轮洗牌大潮,不得民心的p2p如今连屁都不是,没有及时转型成功的“国货之花”,“果农守护者”——汇源,正在遭遇着市场的劝退。
古话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能与时俱进的老旧思想,就像是一个巨大泥沼,动作越大,陷得越深。
同样,老话也说了——未雨绸缪。朱新礼不是华为的任正非,没有给自己制定一个防范极端风险的“备胎计划”,从而在一次次的风险中猝不及防地跌跟头。跌跟头跌多了,人的思维就会受限。
朱新礼一直觉得:假如当时汇源能够顶住压力,被可口可乐收购,也许现在的汇源就是一个千亿大集团。但是,当时想被可口可乐成功收购,不现实,听听外面的声音。
那么下一个假如,假如当时他在收购失败后,缓劲的同时,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看看苏宁,瞄一眼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