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华为、小米、腾讯等能够和互联网挂上钩的企业,在传统行业里,你能够说出多少个知名的本土企业呢?实际上如果没有特意调查,大多数人能够说出一两个就不错了。其实在中国本土发展起来的品牌并不少,但是有着相当大的一部分最终都走向了被外资收购的结局,例如做电饭煲的苏泊尔、又例如遭遇两度“卖身”的乐百氏。
作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之一的可口可乐,就曾开出亿港元的价格向汇源果汁抛出橄榄枝。彼时的汇源在国内纯果汁市场占有52.5%的份额,可谓是真正地拿下了半壁江山。在国人的眼里,过年过节在餐桌上必定会有汇源的身影。在辉煌的时候,汇源的市值也是高达亿港元。
然而如今的汇源,在停牌三年之后,终于无可避免地在今年1月份退市,退市时市值仅剩54亿港元。原以为关于汇源的故事会就此告一段落,许多人都在等着这家民族企业再度涅槃。但是在今年7月,一则关于汇源破产重组的消息再度将其推到了大众视野。这让人不禁感慨,难道汇源真的要倒了?
创业一年签下万美元大单,上市当天市值冲上亿
如同现在难以预料这个果汁大王会走到如此困境一样,朱新礼在创办汇源的时候,或许也没有想到,这一瓶果汁能够火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年恰逢好的时机,而在山东沂源任职外经委主任的朱新礼也趁此契机,跟着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了下海经商。在创业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远赴德国拿下了一笔万美元的浓缩果汁订单。凭借着出口欧洲这件事,汇源在行业里站稳了脚跟。
所谓人往高处走,在成立了两年之后,已经成长起来的汇源在北京成立了新公司,之后又以万元的价格,拿下了新闻联播的5秒广告时间,让“有汇源才叫过年”这句话家喻户晓。如今诸如元气森林等食品饮料企业都在健康上大做文章。但是汇源却早已将“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深深地刻在消费者的脑海中。
年,对于一直顺风顺水发展的汇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年。当时,其以24亿港元的筹资规模,成了港交所最大的一笔IPO,上市当天市值冲上了亿港元的顶峰。朱新礼也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只不过,光芒持续的时间,并没有人们意料的那么长久。
亿卖身可口可乐无果,六年亏损负债亿
在上市的第二年,可口可乐将目光锁定在了汇源的身上,向后者发出了收购邀约,总价高达.2亿港元。以朱新礼在汇源持有的42%股份来算,如果这场收购最终得以完成,他将直接进账74亿港元,同时也能实现他将汇源推向全球的巨大野心。但是如此巨额的跨国并购恰巧遇上了《反垄断法》的实施。
经过商务部的评估,最终这亿的收购没能通过,这对于汇源最大的影响,就是在不久后让其股价从10.9元每股,暴跌至3.9元。有人说这场收购案被否决有一个巨大的因素是民间情绪,许多网民认为卖给可口可乐是民族企业的消亡。但是同比之下,电饭煲行业的领头羊苏泊尔在此前连年逐步将股份卖给法国企业,却并没有遭到任何阻碍,有人甚至估算过,苏增福因此套现近40亿元。
朱新礼没有苏增福的运气,收购案的失败不仅仅是他的口袋没有进账,更是将他对汇源的规划全部打乱。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销售人员从年的人锐减到人,净利润也跌去了86%,从此开始变得一蹶不振。而从年开始,扣非净利润连续六年为负,负债也高达亿元。
与天地壹号联姻夭折,停牌三年退市又破产
年,因为一笔40亿元的违规借款未合规披露,汇源果汁被港交所进行了停牌处理,一时间令人感到唏嘘,毕竟这可是一家市值曾高达亿港元的知名企业。与此同时,深陷泥潭的汇源也开始了自救之路,一度与天地壹号达成协议成立合资公司,然而在不久之后,两家企业合作告吹,再也没了下文。
今年的一月,停牌三年后的汇源终于走向了退市,此时还有人庆幸,这只是退市,并并不是倒下,汇源终究有重新站起来的一天。然而事实却是汇源在破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今年的六月份汇源就已经走进了破产重组的程序,7月份更是新增了一条高达15.9亿元的强制执行的破产案件。
从一度辉煌到如今的没落,很难说汇源的起落与可口可乐收购案的告吹没有关系。但是朱新礼提前对汇源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可以说是给了汇源致命的一刀。如果不是如此,或许汇源不至于落至如今的结果。不过在前不久,汇源也因为给河南捐款受到网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