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汇源,才叫过年!”相信不少人对于这样一句广告语是非常熟悉的。但是今年,对于汇源来说,可能这个年不太好过了。
今年1月,曾经家喻户晓的“国民果汁”汇源,最终还是走到了“退市”的地步。而随着上市地位被取消,这位国产饮料巨头也是正式退出了资本舞台,无奈“倒下”。
这个曾经发展得风生水起的国民果汁,为何走到今天负债41亿、濒临破产的地步?
年,汇源的创始人朱新礼靠着跑运输赚来的1万多块钱,接手了一家县办罐头厂。
这一罐头厂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没什么人愿意接手的“烫手山芋”——负债千万、停产三年,濒临倒闭,厂里的不少员工已经3年多没有拿到工资了。可朱新礼却有着自己的打算。
当时我国生产浓缩果汁的市场一片空白,而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提高了,对果汁的需求在当时也非常旺盛。
看中这一点的朱新礼,在接手工厂之后,就对其进行了整改,将罐头厂转为了果汁生产厂,而这也就是汇源果汁的前身。
为了保证果汁的质量,朱新礼特地从国外进口了一套先进的生产设备。在一切准备好之后,朱新礼便开始了他的“果汁之路”。
为了打响名声,他将自己生产的果汁放到了海外展销会上,成功拿到了第一笔订单。年,朱新礼又砸下万,买下了央视*金时间5秒钟的广告权。从那以后,汇源就成为了我国家喻户晓的“国民果汁”。
年,已经成为我国饮料行业“巨头”的汇源,在港交所上市,并成为了当年港交所最大规模的IPO。这一年,汇源的发展可以说达到了顶点。
年,已经发展得风生水起的汇源,迎来了最关键的转折。也正是在这一年,为汇源今天的“退市”埋下了伏笔。
当年,汇源的发展引起了想要进*果汁领域的可口可乐的注意,于是可口可乐方面在商讨过后,决定以亿港币的价格,收购汇源。
而为了提高资产评估的价值,以及配合可口可乐的收购,朱新礼又新增了3个水果生产的加工基地,并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投资了近20亿元。除此之外,还砍掉了花费16年建立起的销售体系,精简人员,一年的时间减少了近名员工。
可以说,朱新礼为了这次收购,下了不小的“血本”。但谁也没想到,年,商务部依据《反垄断法》叫停了这次收购案。而在商务部宣布收购案停止后的第二天,汇源复牌全日重挫42.17%。
“卖身”失败之后,汇源不得不重新布局线下销售渠道,新建工厂,为此汇源也是欠下了不少债务。公开数据显示,年,汇源的负债已经高达亿元。
在今年1月,汇源正式宣布退市。而作为创始人的朱新礼,仍是官司缠身,欠下了41亿的巨额债务无法偿还。甚至到现在,其还在被执行人的名单中,多次被限制高消费。
国产饮料巨头就此“倒下”,也是让不少人唏嘘不已。如果当初,汇源被可口可乐成功收购了,今天又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本文由新业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