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90年代是一个充满烟尘和热血的峥嵘岁月,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人物,就以中国商界来说,多的是令人赞叹的故事,而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在我们中国家喻户晓的国民饮料,汇源果汁的喜与悲。
年,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而汇源果汁的前身却由于经营不善而濒临倒闭,而故事的主人翁朱新礼的出现,让这家小厂逐渐走上了传奇之路。
朱新礼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东人,与当时所有企业家的初衷一样,朱新礼同样充满着别样的情怀与担当,他必须要做点什么,不仅想让自己的生命更充实,也想让家乡更富有,当他40岁那年,他看到了机会,于是便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当时沂源县外经委副主任的职务,创办了汇源有限公司。
朱新礼接手前的汇源是一家负债接近千万、濒临倒闭的罐头厂,面对着恶劣的起点,朱新礼咬着牙四处借钱,不仅搞来了当时非常先进的进口设备,还特意请来德国著名的食品工程师,在度过了一段钢丝上行走的日子后,汇源厂终于研发出第一款汇源浓缩果汁。
搞定产品生产之后,又一个重大的问题需要朱新礼解决,那就是面对国内激烈的饮料市场,这款汇源浓缩果汁的销路走得极为艰难。次年,朱新礼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他决定再次孤注一掷,拿着东拼西凑而来路费,他背上自己的果汁独自飞往德国,去参加当地一个颇为有名的食品展会。
所以说,传奇的背后往往有着命运女神的垂青,凭借着当时汇源果汁的产品质量和运气,朱新礼首次参展就一口气签下了多万美元的出口大单。第一桶金的到来出奇的顺利,不仅迅速缓解了汇源紧张的资金链,还让汇源的发展速度从自行车换上了摩托车,发展节奏大大提升。
朱新礼的经营思路很清晰,在意外打开国外市场后,他并没有就此停步,为了帮助山东老家果农们增加收入,安顿好生产销售事物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带队从山东前往北京,正式创办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为了在国内彻底打响汇源果汁的知名度,年他又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斥资万重金,成功拿下央视新闻联播5秒*金广告权,让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成为了当时颇具洗脑能力的著名广告词,从此,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喝汇源才算过年……汇源果汁的品牌影响力逐渐传遍全国的大江南北,成为了大多数90后消费者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记忆符号。到了年,良好的经营状态和市场回报让汇源的生产厂线开始从地方发展到全国布局。年,汇源果汁的销售额首次突破到了12亿元,并且以全国市场23%份额稳居行业榜首!他凭借着一瓶号称是%真果汁的汇源成了中国千禧年后当之无愧的果汁之王,而他不仅完成了自己的心愿,还造福了全国数百万的果农。
7年后,朱新礼迎来了属于他的高光时刻,携带着果汁之王的荣耀,汇源果汁在香港完成上市,上市当日汇源果汁的股价便大涨66%,总市值一度超过了亿港元。而且这也让汇源果汁募资到了24亿港元,成为香港当时最大的IPO项目,朱新礼的身价也随之暴涨。
而在上市的第二年,声誉海内外的汇源果汁又意外或得了饮料巨头可口可乐的注意,他们准备拟以每股12.2港元的价格,以总金额超过24亿美元(约合.2亿港元)的价格将汇源果汁收入囊中。这个消息一出,汇源果汁当时的股价顿时狂飙至%,市值涨了又涨,如果一切顺利,朱新礼完全可以当个甩手掌柜,准备颐养天年了。
然而,失去了初心往往就是传奇盛极而衰的导火索,在企业管理中,最致命的危险往往来源于此。
土生土长的汇源果汁作为国内饮料的龙头行业,可口可乐的天价收购案不仅震惊了中国的资本市场,由于涉及垄断问题的因素,此项收购案最终遭到商务部的禁止。收购泡汤的可口可乐倒没什么影响,但是朱新礼卖儿的举措却让大多数消费者产生了逆反心理,股价虚高的汇源果汁惨被腰斩,市值当即蒸发了50多亿港元,同时,一波巨大的危机随即浮出水面。
至年,汇源果汁首次出现了亏损后,从年至年短短6年间,汇源果汁的净利润实现了连续6年的负增长。截至到年底,汇源果汁的总负债已经高达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1.8%。
陷入债务危机的汇源果汁同时还爆发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混乱,从前在管理上倾向于任人唯亲的朱新礼开始尝试到了其中的苦涩,随着时间推移,家族化管理的弊病日益凸显,内部合伙人、监守自盗等等问题,让汇源集团的情况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汇源果汁还要面对外部各种竞争对手的轮流狙击,资金链出现问题、内部管理混乱、营销份额萎缩、产品失去竞争力。
面对无法挽救的颓势,留给这个昔日果汁大王朱新礼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在这个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时代,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危机都机遇共舞的节点,是黯然退市还是破而后立?恐怕此刻只有朱新礼本人才能给出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