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不仅秋收忙,秋种也同样在忙碌。近日,在铜仁市万山区*道乡田坪村的贵州百汇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高标准大棚蔬菜基地,20余名村民正一边熟练地挥舞着手中的“迷你版”锄头栽下一株株翠绿的龙牙菜苗,一边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蔬菜丰收时可以到干净、整洁的加工厂房内包装。万山区*道乡百汇源大棚蔬菜基地“专项式”资金扶持,就业创业有门路山海相连共发展,莞铜“蔬”写致富路。“以前种地都是在户外,劳动全靠双手,风吹日晒雨淋累得很呢。而现在播种、育苗、移栽、采收、分拣、打包都是在棚内或者室内,风不吹、雨不淋,还有机器的帮助,干起活来轻松多了。”在蔬菜基地务工多年的脱贫户田小妹,可谓是百汇源大棚蔬菜基地的见证者、参与者。鳞次栉比的蔬菜大棚基地,干净、整洁、宽敞的办公用房、加工包装车间,当地的大棚蔬菜产业发展正迈上新的步伐。“得益于60万元的东西部协作资金,企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擦亮企业品牌,提升农产品价值。”*道乡*委副书记、乡长袁渊介绍,东西部协作资金帮助企业建成了农产品加工包装车间和办公用房,补齐企业蔬果贮存短板,降低农产品加工成本,让企业无后顾之忧,全力投入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中。百汇源大棚蔬菜基地的完善,吸纳当地余名村民“家门口”务工,务工村民每年增收2万元。因基地蔬菜质量上乘,年7月,百汇源蔬菜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道乡群众就业创业路再添“新机”。真金白银的投入换来企业和群众的衷心感谢。“我们衷心感谢东莞的帮助,我们将继续发展好蔬菜产业,带动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公司负责人杨元桃表示,将继续带领村民用行动生产出质量更好的蔬菜,为东莞人民群众的餐桌再添“美味”。“输血式”技术支持,蔬菜产业有好路山海相连同奋进,莞铜“蔬”送好技术。“我们基地的村民个个都是好手,都晓得怎么更好更快种植龙牙菜、辣椒和*瓜等蔬菜。”基地的技术员罗洪镇信心满满地说,因基地育苗大棚数量不足,难以供应全部的大棚,基地当下种好的余亩采取直播和移栽两种方式进行,通过成熟的技术,成活率极高,菜苗长势也非常不错。技术协作结硕果。年11月,东莞蔬菜种植技术员黎运通积极响应东莞市洪梅镇和万山区结对帮扶协作的号召,远离优渥的工作环境来到*道乡开展技术协作,也为*道乡大棚蔬菜产业的结构调整、技术更替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方面,我们搭乘东西部协作的东风,我自己带人到东莞去学习技术,另一方面黎技术员也为我们种植的蔬菜品种、种植技术提供了很多思路。”杨元桃介绍,基于基地土壤、土质探索出的本土技术和外出学习的种植技术,种植出来的龙牙菜颜色纯正、品质极佳,深受顾客喜爱。“挖坑后栽下就行,会自动滴灌,快得很。”罗洪镇介绍,龙牙菜栽种后管护成本低,期间喷洒2次农药,龙牙菜就会长得极好。“订单式”消费帮扶,产品销售有出路山海相连情相牵,莞铜协作“蔬”出好产品。据悉,随着“广东市场+贵州产品”协作模式的不断深化,广东东莞、贵州铜仁两地的持续多方位合作,万山区*道乡大棚蔬菜基地里的蔬菜源源不断端上粤港澳大湾区百姓的餐桌。“现在我们基地的蔬菜都是采取订单式种植,销路一点都不愁。”谈起基地农产品的销路,杨元桃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自年7月开始,基地的蔬菜就采取“订单式”种植,东莞的客户指定蔬菜品种、种植面积,统一收购,去年基地60吨的*瓜、龙牙菜、辣椒等蔬菜上了粤港澳大湾区百姓的餐桌,今年已有60余吨*瓜、丝瓜、西红柿等蔬菜销往东莞市场,产值达余万元。“现在移栽的龙牙菜,春节前就可以收割。”1亩可栽种株龙牙菜苗,按客户的要求拟栽种余亩的龙牙菜,预计市场价格在每斤2到3元之间,收入可达余万元,算起收入账,罗洪镇底气十足。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绍波编辑向淳二审梁圣三审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