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和苹果汁企业如国投中鲁、安德利果汁、海升果汁等为何会成为反面教材,苹果、柑橘两大水果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如何?本文将一一为你揭晓。
十年前,可口可乐公司欲收购汇源,而今,从果蔬消费的经济逻辑和订单农业的视角来看,这项举措可以列为反面案例,研究其中的道理,或许可以为我们商业投资或者经营带来一些借鉴意义。
01
“可口可乐收购事件”
日前,先锋集团董事长“假死疑云”案牵出汇源,四家汇源集团旗下借款企业,为偿还“先锋系”平台债务,抵押汇源果汁系列产品。据了解,如今的汇源,负债超百亿,面临在港交所退市风险。
而十年前那一场轰动一时的“可口可乐收购事件”,不知还有几个人记得。
汇源果汁成立于年。年2月,汇源果汁登陆港股,一度创造了港交所 规模IPO。年9月,可口可乐宣布以总价约.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所有股份。消息一出,举国哗然。
而商务部年3月18日宣布,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未通过反垄断调查,驳回诉求,理由是为了公平竞争,保障中国果汁行业的健康发展。
反垄断法实施以来,这是 个未获通过的公司。如今来看,可口可乐“刻舟求剑”的荒唐收购案着实是被反垄断法和中国网民拯救了上来。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和苹果汁企业如国投中鲁、安德利果汁、海升果汁等为何会成为反面教材,苹果、柑橘两大水果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如何?本文将一一为你揭晓。
02
发达市场梦
“我国人均果汁的年消费量不足1升,与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量20升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果蔬汁消费市场。”这句话在汇源果汁(年上市)、国投中鲁(年)、安德利果汁(年)、海升果汁(年)等招股说明书里都有类似说明。
拥有和可乐一样大的市场,这是它们共同的梦想,只不过,十几年过去了,这个愿望并未实现。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年、年果汁及果汁饮料产量分别为1,万吨、1,万吨。差距并不大。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果汁消费量差距呢?
03
国内市场果蔬消费的经济逻辑
中国是世界 大水果、蔬菜生产国,我国人均果蔬消费量远超美国。年,水果产量是美国的10倍;蔬菜年是美国的17倍。难道说,美国老百姓太穷,吃不起新鲜的蔬菜水果吗?
果蔬保质期很短,可销售的时间短;含水量高,有运费约束;这就造成了地区的果蔬产销规模越小,生产成本越高。
供给创造需求,如果供给成本高,消费群体就会减少,因此,中国人口量,造就了巨大的果蔬市场规模,低成本,使得绝大部分果蔬为鲜食。
因此,答案确实是美国地广人稀,导致其吃不起新鲜果蔬,但也需要摄入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所以选择加工后的果蔬产品,最终就成了美国人均消费果汁量高。
综上,这就是国内果蔬消费的经济逻辑,再好的一杯NFC或%果汁,也无法胜过一颗新鲜的红富士苹果。汇源果汁上市后的经营业绩一塌糊涂。
国内果汁市场没戏了,那出口有前途吗?下面先聊聊水果品种的市场选择。
04
水果品种的市场选择
自年起,我国水果的增量主要来自于苹果、柑橘,原因是保质期长,保证全年供应,在北方冬天,一箱苹果放在窗外可以保存半年。
由于苹果树不耐热、柑橘树不耐寒,两种水果的主产省份以长江为界,北苹果、南柑橘。由于保质期长,规模空前的鲜食水果市场选择了苹果、柑橘,同理,也为生产端提质增量创造了有利条件,见表二,时至今日,苹果、柑橘的生产效率一直在提升。
在苹果里,同样可以看到品种演变。年农业部批量引进富士品种,在国内试验8年后推广至全国,红富士结果期早、产量高,品质优良,耐贮运,常温贮存可至次年5-6月。一经推出,迅速替代了本地品种。
如此细思,褚时健老爷子选择的冰糖橙生意,晚熟(竞争品种少)、高糖低酸(鲜食),保质期长(产销规模大),橙子单价高(解决运费难题),生意直觉令人赞叹。
05
尴尬的原料困境
回归正题,苹果汁顾名思义是苹果榨汁,年中国苹果产量接近全球的50%,按理说肯定不缺原料,可行业 的问题就是原料不足。
(一)原料减量降质
我国栽种苹果以鲜食为主,即同样土地种植鲜食苹果的产出 ,种植榨汁品种不划算,加工原料大部分是以鲜食苹果的残次果、落地果为主。另外,鲜食苹果酸度很低,所以出口价格较低,因为出口苹果汁主要用于混配其他果汁,所以对酸度的要求很高,高酸高价,含酸量每增加0.5%,每吨价格约提高1,元。
我国是鲜食苹果大国,消费升级的引导下,果农一直在致力于苹果提质增量(前文已论述),尴尬的是品质升级意味着单位种植面积的残次果产出减少、酸度降低,原料获取与苹果业发展逻辑相悖。
为维持产销规模,必须采购更多的残次果,需要扩大采购范围,更远的距离意味着更高的运费,在苹果提质的经济逻辑下,原料成本不断上升,进而恶性循环。
年以来,苹果产量连年攀升,苹果汁出口量却止步不前,甚至呈现下降趋势,全行业开工率下降,足以佐证上述判断。
(二)垂死挣扎的订单农业
业内人士也很清楚其原料困境,但总不能自炒鱿鱼,必须想招自救,国投中鲁年披露其率先在国内进行高酸苹果基地建设,己在乳山建成0.5万亩,IPO募集资金1.9亿元将用于在山西建设5.2万亩高酸苹果基地。加上原有的高酸苹果来源,公司产品总量的50%以上可以达到高酸要求。
想象总是美好的,这招自建原料与东阿阿胶的自建养驴基地、南宁糖业的自建甘蔗基地,是否似曾相识?违背经济逻辑,做得越多,死得越快。
归根结底,同样的土地可以种高酸苹果,自然也能种红富士,如果企业拿不出足够高的收购价,使农户收入超过种植鲜食红富士,那农户不可能有积极性,一切都是徒劳。
同理,随着汽车、农用机械的普及,驴作为畜力工具逐渐被替代,东阿阿胶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原料困境,但驴任何部位产出均受猪、牛、羊等的竞争,驴皮以外的部分难以卖出高价,养殖综合收益低,存栏量持续下降。
“可口可乐们”违背经济逻辑自有其代价。
(三)更加悲剧的柑橘汁
与苹果一样,我国柑橘以鲜食为主,主要为宽皮柑橘(果皮宽松易剥),适合加工的柑橘品种比例很低,榨汁也只能以残次果为原料,但还有一个制约柑橘汁的麻烦。
鲜食柑橘品种在榨汁后会出现“延迟苦味”,指柑橘果实鲜食时并无苦味,然而经榨汁、杀菌等加工处理后就表现出苦味的现象,主要是柠碱等苦味物质造成。
由于对鲜食无影响,市场没有动力改良柑橘品种(减少苦味物质),增加额外成本“去苦”又得不偿失,因此国内橙汁产量很小,绝大部分橙汁需要进口。
早知三日事,富贵万万年。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