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可乐天府可乐缘何破产清算

近日,有着国产可乐之称的“天府可乐”突然宣布破产清算。根据重庆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的公告显示,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重庆)(以下简称“天府可乐”)正式宣布破产清算。

据悉,天府可乐成立于年10月,由重庆轻纺控股(集团)公司全资控股。重庆天府可乐集团公司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八大饮料厂之一。年,天府可乐的配方诞生在重庆。它由当时的重庆饮料厂(天府集团前身)和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共同研制。其原料全部由天然中药成分构成,不含任何激素。这一配方诞生之后,经同济医科大学的医药学病理学实验证实,天府可乐配方可以有效抵抗黄曲霉素。年被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定为国宴饮料,被誉为“一代名饮”。年更名为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下属灌装厂达个,在中国可乐市场占有率达75%,创产值3亿多元,利税达多万元。

天府可乐的命运转折也许就是与百事可乐的合作开始,年天府可乐与美国百事正式签署合资成立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的合同,百事以现金出资万美元,天府则以土地、厂房和生产设备(折价万美元)算为出资由,外方占60%的股份。按照双方的约定,合资公司生产的天府可乐应不低于总饮料产量的50%。

天府可乐本想着与国际大牌合作做强做大,然而事与愿违,这次合作不仅没有让企业做大,反而越做越小,越做越亏。据悉,双方合资后,合资公司从广告到销售,全力推广百事品牌饮料。原天府可乐老总李培全说,天府可乐饮料销量骤降,合资第一年还能占74%,到第二年就成了51%,第三年下降到21%,到年仅占0.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合资不久,百事可乐就在重庆市场占有率最高达到八成以上。

天府集团在财务监管上对合资公司更是失控。钱黄表示,合资公司经营连年亏损,天府集团不仅未得分文,还背上了近万元的债务。

但百事却从合资公司获得丰厚利润。李培全称,百事公司向合资公司出售浓缩液的收入,估算在双方合资前10年就高达1.5亿元。

因为连年亏损,天府可乐还成了重庆市特困企业,公司在册的近名职工,除了留守的17人外,其余全部下岗,平均每月拿元左右的生活费。这些生活费全靠上级企业轻纺控股集团拨付。

天府可乐也曾想过从头再来,并与百事可乐展开了诉讼,要求拿回属于自己的配方和核心技术,因为当时合资并未将配方和相关技术入股。虽然最终胜诉,但企业已经停产多年,已今非昔比,想要再在市场上立足,非常困难。

中和正道董事会主席周德文表示: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国际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并凭借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对本土企业进行了悄无声息的打压。其中并购和股权投资是最常见的手段,通过合法的手段,将国内同类企业的市场吞并,品牌消灭,最终掌控定价权,实现长远收益。

天府可乐只是其中一个典型,对于国际资本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国际资本也不是什么慈善家,其背后必然隐藏着巨大的利益。

企业要想真正实现长远的发展,必须要依靠自身力量,依靠创新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产品巩固市场地位,打开新的市场。但是,国内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是极为不易的,不仅面临着高昂的研发成本和失败风险,很多时候还不得不面对来自于国外企业或明或暗的阻扰,甚至是不择手段恶意打压中国企业的竞争。因此,国家要加强对民族品牌的保护,提供公平、平等的环境,而非为了盲目引入外资,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导致本土企业生存环境恶劣。同时,要加强对本土民族品牌的政策保护,在外资并购的相关审批中加强管理。

对于一些仍然具有价值的民族企业,选择重组、投资不失为一剂良药。与天府可乐有着同样命运的北冰洋、汇源果汁正是选择这一方式获得了一线生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angdongbdf.com/afhpz/783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