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个效应定律,每天给自己一个坚持的理由,每天前进一小步。
如果在一棵果树上摘下的一颗果子是甜的,那么这棵树上的其余的果子也都会是甜的。
这就是品牌的“果子效应”。
你去买水果,老板先切一个摆着给人尝。
味道不错,来二斤。
品牌的重要性有时,你尝着是甜的,等买回家就变成酸的。同一棵树上的果子,也是有酸的有甜的。但我们还是始终相信这种经验,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你买水果不可能每个都先咬一口,你去饭店吃饭不可能每个菜都试试。
今天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同类产品数十上百甚至上千种,你在购物网站上随便一搜,都有好几百页,我们买东西不可能一个个地都去了解,这时候就显出了品牌的重要性。之前用过某个品牌的产品,感觉不错,有信任感,这次还买他的。
一旦形成品牌,你甚至都不用自己生产产品。
南极人每年躺赚十几亿,除了卖保暖内衣,服装,现在还卖电动牙刷、垃圾桶、玻璃杯、猫粮等等。
产品发展的几个阶段1、数量为先
产品不足的时候,大家先追求数量。一夜之间满城都是山寨手机。
2、质量为先
产品越来越多,不再稀缺,大家追求质量。诺基亚耐用,苹果时尚,小米性价比高。
3、服务为先
数量和质量满足后,感觉都差不多,大家追求服务。各家根据自身特点打造品牌。哪个拍照效果好,哪个玩游戏爽,哪家售后服务好。
4、个人品牌
产品本身的价值已经极大地得到满足后,大家追求的就是一种感觉。
哪里卖?在京东买,还是天猫买,还是实体店?
谁在卖?辛巴、李佳琦,还是罗永浩?
个人品牌的重要性个人品牌是品牌之上的品牌。
浩瀚如海的产品之上是琳琅满目的品牌,客户还是一头雾水。
应该选择哪个品牌?哪款产品?
这个时候就需要行业的权威人士。他们有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是细分领域的专家,是行业的发言人。只要想到某个产品,你就会想到某个人。
股票:巴菲特;
空调:董明珠;
古董:马未都;
图书:樊登;
理发:Tony老师......
几点感受我不是专业人士,自己都还没什么品牌,不敢妄谈怎么建立个人品牌,只能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1、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互联网任何领域: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互联网很显然属于武行,打得头破血流。
这种说法只是相对而言,但很多领域确实如此。
头部大V占有大部分资源和份额,其它的只能吃点残羹冷炙。
2、影响力比知名度更重要
影响力就是变现力。影响力越大,变现能力就越强。
影响力决定了你能够吸顾客的数量和质量,是消费者是否会选择你的重要因素。
很多几百万粉的收入还不如只有几万粉的,粉丝再多,变不了现也是枉然。
遍地撒网,不如重点拿鱼。
3、一流品牌传思想,二流品牌传名字
个人品牌就是为价值赋能,最有力的赋能就是文化。
漫漫历史长河,能够名垂千古的不是那些王侯将相、达官贵人,而是思想的牛人。
个人品牌的核心是一个知识体系,是一套基于人的,够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要想在一个垂直领域规划整理出一套独特的思想,就需要哲学、专业学、心理学三合一,这样才能策划出一套通俗易懂,广泛传播的思想。
4、公司会倒闭,个人品牌不会消失
创业公司的失败率高达95%,成功只是偶然。公司倒闭了就什么都没了,甚至还欠账,但创业者的个人品牌却会始终存在。
罗永浩欠账6亿,三年还清了。
进一步说,如果创业者首先创建了个人品牌,再创建公司,会增加公司成功的几率。
5、品牌创立容易,守住难
创立很容易,不烂很难。
HelloMoto!
蒂花之秀,青春好朋友;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留下精彩瞬间,串起美好回忆;
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
每一个当年都是响当当的牌子,如今要么消失,要么消声。
果子效应的反面是:
如果摘下的一颗果子是酸的,那么这棵树上的其余的果子也都会是酸的。
要让一个品牌消失,只需要一个负面的消息。
#每天一点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