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人必读马云等企业家盛赞的定位理论

大家好我是西门君,每天几分钟,为你解密生活中的传播学。只要你从事品牌或者广告相关的工作,一定听过大名鼎鼎的“定位理论”。这是由美国的商业战略大师艾·里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经典营销理论。“定位理论”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揭示了商业竞争的终极目标——占领用户的心智。换言之,如果无法占领顾客的心智,不管你造出多么优质的商品,打出多么响亮的广告,那也纯粹是自high而已。马云就曾经直言:“没有定位理论,就没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定位理论的诞生背景,是商品越来越多,信息越来越丰富的社会发展趋势。在这样的社会想实现商业竞争的“杀出重围”,一个品牌必须得在顾客的心里,建立起一个独一无二的认知模式。比如提起咖啡,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星巴克,提起碳酸饮料,很多人不假思索地联想起可乐和雪碧。而这些企业,正是将“定位理论”运用的炉火纯青的典型案例。人类的大脑回路的特殊结构,决定了我们往往只会记住第一名,至于第二名是什么,我们很难记住,并且也不care.比如,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我们都知道是阿姆斯特朗。可跟在他身后的宇航员呢?就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叫奥尔德林。两个人踏上月球前后只差几步,但在我们的认知里,这个差距是难以逾越的。一言以蔽之,你想成为消费者眼中永远的“香饽饽”,请努力做到行业顶尖的位置。“定位理论”提出距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在如今风云变幻的21世纪,它是否还适用于商业竞争市场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他不仅没有没淘汰,甚至还紧随潮流丰富了更多的内涵。这个内涵就是,“一个品牌想要屹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到‘收窄’、‘分化’和‘做减法’三点。”我来一一为你们详解下。“收窄”的意思是,随着某个品类的市场越做越大,你在该品类开发的产品反而应该更垂直。这可能和我们的固有认知有些矛盾,以前我们觉得市场越大,意味着需求越多,产品线应该及时拓宽,才能踩中消费者更多的点。但是事实证明,一个“贪心”的企业,往往最后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比如,饮料市场可以粗分为果汁饮料、功能饮料和凉茶饮料。作为果汁饮料的头牌,汇源能不能去涉猎功能饮料?当然可以,问题是,大概率会成为红牛的“陪跑者”。还不如专心的聚焦市场,开发出更多的果汁饮料来,以稳固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分化”的意思是,一个品牌扩张的结果,必然会分化出更多的品牌,而不是在一个品牌下,扩张自己的品类。这个好像乍一听和上面那个“收窄”有些矛盾啊?其实啊,一点也不矛盾。前面说过,对于一个品类,顾客往往只能记住一两个品牌。比如,平板电脑,首先想到ipad.提起电表箱,首先想到海尔。提起雀巢,首先想到咖啡。这就意味着,当一个品牌往其他品类延伸时,用户还是会习惯性地把它跟原来的品类关联在一起。因此,如果你想建立一个新品类,最好使用一个新品牌。比如,海尔为了推出笔记本电脑,开创了“雷神”这个品牌。而可口可乐旗下的矿泉水,则开创了“冰露”这个品牌。总之,品牌的精细化战略和分化战略并不冲突,只是不同维度的视角区别而已。最后再来聊聊“做减法”。前些年“断舍离”的风潮刮的很猛,其实对于品牌来说,也是如此。当年的手机霸主黑莓为什么会江河日下?因为它固守机械键盘的设定,最终被去繁从简的社会所淘汰。而相比之下,iPhone不仅大胆取消了机械键盘,现在甚至连home键都砍去了。从心理学来说,人们是抗拒“复杂”的,因为这意味着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市面上那些占据用户心智的产品,多半是简易操作的。比如哈罗单车为什么能笑到最后?除了阿里的投资,最关键的是它太方便了——扫码即骑车,关锁即停车。今天的宣讲到这里就差不多了。我个人非常推崇“定位理论”,不仅因为它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企业占领用户心智的重要性,更是因为,它就像一把尺子,让我们能够在观测商业世界的的过程,得以把握未来的机会。作者简介:西门君,前《跑男》一二季现场导演,目前就读浙大传播学在职研究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angdongbdf.com/afhzp/749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