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从国民果汁到负债亿,打败汇源的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来源:金错刀(ID:ijincuodao)老旧的管理思维并不是汇源的 桎梏,汇源的营销思维也同样被时代抛在了后面。“有汇源才叫过年呐”。这句广告语随着在春晚上的快速传播,几乎成为了一代人的“儿时记忆”,但是在年年关,汇源果汁却迎来了史上至暗时刻。据中国裁判网披露的消息,招商银行早前向法院申请的财产保全,请求扣押、冻结德源资本持有的股权、银行存款及其他价值共计人民币41.03亿元的财产。而德源资本的背后,就是汇源果汁的创始人朱新礼!继昔日“味精大王”莲花味精实控人夏建统、金嗓子创始人江佩珍之后,朱新礼也被列入“老赖”名单。仅仅一个月,汇源经历了太多糟心事儿。从“国民果汁”到濒临破产,从农场守护者到“老赖”,朱新礼和他的汇源花了26年才贴上的“国民果汁”标签,在1个月内就被撕得干干净净?事情恐怕没这么简单。11年前,汇源就已经丢了半条命!年,山东农村青年朱新礼下海接手了一家负债多万的罐头厂,从德国引进设备,聘请了高级食品工程师,做起了浓缩果汁加工。不久, 批汇源果汁研发成功,朱新礼远赴德国找销售渠道,一举敲下一笔万美元的国际大单。光国际市场崭露头角还不够,国内也得增加曝光。朱新礼把汇源的工厂从山东迁到北京,砸了万买下央视5秒的广告位。有了央视的加持,汇源果汁开始走上一条“健康之路”。短短八年,汇源占据了市场上23%的份额,稳坐国内行业龙头宝座。朱新礼仍雄心勃勃,准备继续拓宽疆土,发展多个产业。由于资金短缺,朱新礼找到了德隆。当时的德隆势头正劲,帮助汇源在两年内建立了20多个大型生产基地。当时国内仅有14条PET生产线,汇源就占了11条。没过多久,这边汇源方兴未已,那边德隆却因股市遇冷身陷泥潭。德隆前前后后问汇源借走3.8亿,这下朱新礼不干了,不能白白给别人做提款机啊。于是朱新礼向德隆提出了对*协议:一个星期之内,谁能先拿出8亿,谁就能买走对方的股份。在业内看来,朱新礼的提议简直是不自量力,一个农民出身的人,跟巨头玩资本就是鸡蛋碰石头!但结局令所有人大跌眼镜:德隆退股,汇源毫发无伤。朱新礼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去对*?他早就认定当时的德隆无力再在副业上折腾,事先跟他人达成合作协议,拿得资金,压了德隆一头。随后,汇源成功登陆港交所,筹金24亿港元,成了有史以来港交所 规模的IPO。上市当天,汇源的股价暴增66%。和德隆分手的这一年,是汇源的 峰。告别了德隆这条昔日的大腿,朱新礼很快就迎来了第二条大腿——可口可乐。年,可口可乐开价.2亿来收购汇源,这项“天价收购”让朱新礼特别满意,他开始规划汇源的宏伟蓝图:收购成功以后,汇源不仅能实现原股3倍的套现,还能把生产销售交给更精通此道的可口可乐,自己专攻上游。带着憧憬,朱新礼开始根据可口可乐的收购要求大刀阔斧地改革。原本名员工,到年底裁得就剩下了0人;同时,朱新礼还豪掷了20亿去建立上游水果种植基地。就在一切顺利进展的时候,阻力从天而降。当时有人发起了一个投票,参与投票的四万多人中,有82%的人强烈反对这项交易。为什么?当时爆发了关于保护民族品牌的争论潮。一夜之间,朱新礼原本再寻常不过的商业行为,顿时阻力重重。不过朱老板不怂,他并不在意外界的风言风语,直言:“企业当儿子养,还要当猪卖!”然而,这笔收购还是以失败告终。这个结果对朱新礼来说无疑是五雷轰顶,他一个人跑到山沟里把自己关了3天。人也裁了,钱也花了,口碑也坏了,结果没卖出去。原本资本青睐的明星企业瞬间变成了烫手的空壳子。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并购失败令汇源元气大伤,可如果能好好休整,未必不能东山再起。接下来的事,则是适得其反。盲目自救,越救越惨!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于是,汇源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疯狂自救。但是,汇源的自救的脚步,一次次向死胡同迈进。1.靠疯狂扩张?资金断了按说,要想弥补并购风波的损失,汇源的当务之急是暂停上游建设计划,重新搭建销售渠道。可汇源仍然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短短两年,汇源先投资了12家大型产业生态园,此后,关于并购、厂房设备、土地资料的投资依然一个不落。无奈刚刚放完血,碰上了资金短缺。没关系,不是还有子公司吗?朱新礼一气之下抛售12家子公司来偿还债务。随后又开始了大幅裁员。并购失败后的一年,汇源的销售人员一度暴增到1人,但为了减少支出,汇源在年又把员工缩减到人。减少了雇员支出,资金仍不够。那就卖身!这次,汇源连商标也不要了,直接开价36亿把60%的股份贱卖给天地壹号,可 计划又被搁浅。眼见卖身无望?那就去借钱!汇源在先锋集团下的P2P平台上欠下万的债务至今未还,就连汇源果汁系列产品也被拿去抵债了。十年来,汇源一直反复地拆了东墙补西墙。 扩张的收效怎么样?《法治周末》的一份调查给出了答案:汇源新增、并购的工厂的产能很低。全国48家工厂,产能使用率还不足30%。也就是说,汇源拼命砸钱烧的工厂和设备压根没有用武之地。汇源的“大农业梦”做得稀里糊涂,每年土地成本和折旧的费用倒是异常清醒地蚕食着它的利润。最终,不仅汇源债台高筑,背上了亿的重债,朱新礼也被冻结41亿资产,沦为老赖。2.靠多元化发展?口碑丢了从年后,汇源连续6年持续亏损。最近两年,干脆连财报也不公布了。长期背负着债务,对汇源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造血能力不足了。汇源当然意识到这一点了,于是加紧推新品。仅在年,汇源就推出了鲜果原汁、梦幻盖利乐钻、乐碱天然苏打水、木兰山泉矿泉水等多款新品,甚至做起了普洱茶和鸡尾酒。这些新品一经上线就被消费者吐槽缺乏新意、没什么意思。惨淡的销量也证明了汇源失去了曾经的市场活力。这条多元化的道路真不好走,大费周章地推新却没激起水花,还连累了两款作为营收主力的老产品。汇源的主打产品是百分百果汁和高浓度果蔬汁,最近5年,两款主力产品的市场份额纷纷下跌。与此同时,汇源的口碑逐年下滑。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曾报道,汇源果汁向果农收购未成熟、腐烂变质的水果。面对质疑,汇源只是发了个不痛不痒的声明:我们的水果都要经过11道关卡才流入市场。身心俱疲的汇源,已无暇顾及品控。汇源兜兜转转,旧病未愈又添新疾,这样*徒式的大肆投资扩张、毫无意义地推新,无疑是雪上加霜。最终,汇源把自己的命都*上了。汇源之败,源于思想老化朱新礼曾说:市场无情,波浪滔天,载舟覆舟,仅在瞬间。但汇源的沉浮可以说,并非是市场无情。企业的症结,还需企业里的人去反思。汇源之败,皆于一点——思想老化。在汇源深陷泥沼时,朱新礼首先想到了引进职业经理人来促进转型,但挖来挖去,仍是治标不治本。因为汇源老旧的家族式管理思维,被请来的人,大都觉得得不到实权而离开了。从可口可乐挖来的陈志强一腔热血,干脆带着老婆一起进了汇源。然而,他很快发现汇源里的朱氏家族把他逼得无处施展。对此,朱新礼的态度也暧昧不明,三个月后,陈志强黯然离职。除了陈志强,从达能派驻到汇源、负责战略规划的副总裁毛天赐也无奈自嘲:“我是汇源的首席模特”。把核心团队从李锦记带到汇源的苏盈福也有同款遭遇:“公司讨论什么决策,家族成员只要星期天回家一起吃个饭,基本都能形成共识。” ,苏盈福也在1年后离职。别看朱氏一家独大,撑起了汇源的整个架构,但朱新礼还是 决策人。他有浓厚的乡土情结,整个公司里的山东人占到了70%,就连招聘的时候,朱新礼都会事先询问应聘者的籍贯,并且会优先聘请山东籍的老乡。老旧的管理思维并不是汇源的 桎梏,汇源的营销思维也同样被时代抛在了后面。互联网经济发展得如日中天,但汇源依旧对电商不屑一顾,直到年才入住电商平台。相反地,他背着巨额债务和利息,再一次投入央视的怀抱。年年末,汇源一口气在央视买了5个广告位。砸了这么多金,销量上来了吗?并没有。而且,汇源年和年的财报到现在还没发布。老旧思维统治下的汇源寸步难行。砸了那么多钱,折腾了那么多次,汇源脖子上的绳子反而越来越紧。如今,距离汇源停牌已逾20个月,在年1月31日之前,汇源如果不能达成所有复牌条件,就将面临退市。留给汇源的时间,确实不多了。-END-本文刊载于《尊品》杂志年2月刊▼往期精彩回顾▼大家观点

顾客的抱怨,就是我们的机会张学友周杰伦方文山《等风雨经过》致敬医护英雄“这次疫情过后,我一定多买国货!”大家观点

商业的逻辑,已从资本型增长变成运营型增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angdongbdf.com/afhzz/251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