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两大国产饮料品牌相继传出“噩耗”——一代“果汁大王”汇源传来破产重整的消息;而瑞幸咖啡创始人则新增一则限制消费令。
汇源被申请破产
“有汇源才叫过年”,这句广告语陪伴许多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节。如今,一代人的“童年记忆”——“果汁大王”汇源被申请破产。
企查查显示,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新增破产重整信息,案号为()京01破号,申请人为山东德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经办法院为北京市 中级人民法院。
北京一中院认为,本案经过前期预重整工作,北京汇源公司无法清偿其对山东德源公司的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但综合考量北京汇源公司拥有的行业品牌、产业优势、投资意向等因素,可以认定北京汇源公司具有重整价值及重整可行性,应对山东德源公司的重整申请依法受理。
本月初,一条“汇源果汁被强制执行超过15亿”的消息曾冲上微博热搜,让一众从小喝着汇源长大的网友颇为震惊。此前,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朱燕彤也被限制高消费。
曾经家喻户晓的汇源果汁也有过高光时刻。在经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后,汇源于年赴港上市,筹集资金24亿港元,创下当年IPO 金额,市值高峰一度达到亿。
可是“出道即 ”,汇源随后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
年,“风光正盛”的汇源果汁迎来了一场“收购风波”。年9月3日,可口可乐、AltanticIndustries与汇源联合宣布,可口可乐将以总价.2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汇源果汁。
当时一份调查显示,高达82%的网友反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随后,此次“豪门联姻”因未通过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而告终。
受此影响,从年到年,汇源果汁每年的扣非净利润都为负数。同时,汇源果汁负债率也不断攀升,甚至一度传出走P2P渠道借钱、穷到拿果汁抵债的地步。截至年底,总负债已达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51.8%。
自年4月3日起开始停牌的汇源果汁,最终于今年1月18日,被港股退市。港交所宣布,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的上市地位将根据《上市规则》第6.01A条予以取消。一代“国民品牌”就此陨落。
摘牌之后,汇源顶着巨额的债务压力,不得不走上破产重整的道路。
已有多家企业表达投资意愿
债务、管理权或为重整关键
资料显示,汇源食品为汇源果汁的核心资产和运营方。汇源食品成立于年12月,法定代表人为朱燕彤,注册资本约为3.2亿元,拥有北京销售中心等分公司5家、全资子公司9家及参股公司3家。目前,汇源食品的股东为河北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后者持有前者%股权。
据悉,为进一步识别汇源食品的重整价值及重整可行性,北京市 中级人民法院已于去年底启动对汇源食品的预重整,并于今年初指定了北京市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担任临时管理人。
今年6月1日,北京市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公告,拟在汇源食品预重整期间向社会公开招募投资人,促进汇源食品预重整顺利转入重整程序,使重整取得成功。
按照彼时公告要求,意向重整投资人的实缴注册资本应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且最近一年意向重整投资人经审计的资产总额应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或净资产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联合意向重整投资人至少一家符合此项条件。在相关产业领域具备优势战略地位或具有丰富并购整合经验的,可适当放宽。
据北京市 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公开的民事裁定书,北京市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已于7月15日提交了汇源食品的《预重整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汇源食品产业链完整、产能充足,具有品牌价值,在果汁行业具有一定的实力优势,已有多家企业表达投资意愿,该公司具有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行性。
有分析人士认为,汇源的债务问题错综复杂,将给重整带来一定难度,这或将成为投资人参与重整的重要考量之一。
即便是在北京市 中级人民法院启动了对汇源食品的预重整之后,市场上仍旧有“汇源食品被法院强制执行”的消息传出。据天眼查显示,7月初,汇源食品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案号()京04执号,执行标的超15.9亿元,执行法院为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目前,法院尚未披露汇源食品背负的全部债务情况。据悉,预重整期间,临时管理人聘请中介机构对汇源食品资产负债情况进行审计评估,并开展债权申报工作。据《预重整工作报告》,汇源食品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
除债务问题之外,未来汇源的股权结构、管理权归属也是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