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不少企业家身家实现快速上涨:例如拼多多的*峥,中公教育的鲁忠芳、李永新母子,河南“养猪大王”秦英林钱瑛夫妇等。当然有人欢喜就有人愁,像王思聪、暴风集团的冯鑫、汇源果汁的朱新礼等,则遭遇事业上的“滑铁卢”。这其中也包括中国前首富——李河君。
去年5月以来,他一手打造的汉能集团开始拖欠员工工资,截至目前,已欠下万名员工数月薪酬,涉及金额至少10亿元以上。此外,集团旗下多个产业园已处于停工状态,许多项目也因缺乏资金被搁置。被视为“现金奶牛”和“印钞机”的金安桥水电站已担负各种债务超过亿元,屡遭强制拍卖。每个事件都透露出这家公司的资金链问题,李河君也成了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
李河君的人生经历,说起来颇为传奇。上世纪60年代,他出生于广东河源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尽管家境并不宽裕,但父母还是努力供孩子读书,希望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高考时他不负众望,成功考入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毕业后,他向学校老师借了5万元钱,一头扎进中关村开始创业。先后卖过电子产品、玩具、矿泉水等,成功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到了90年代中期,其资产已积累达到万元。这在当时可了不得,不过这么多钱能干什么,却也让他犯了愁。
踌躇之际,在一个同学的建议下,李河君回到老家考察水电项目。这趟行程让他下定决心进入能源行业,并拿出多万元买了一座小水电站。此后随着国内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他频频出手,旗下的资产不断扩大。其中最重要的运作,当属获得位于金沙江中游的金安桥水电站建设权。
这座特大型水电站,成为汉能的标志性工程,并带来一年几十亿的现金流。用李河君的话来说:“一年挣几十亿并不稀奇,但年年挣几十亿谈何容易!我们的原材料成本是零,水电的特点就是一把干起来以后,它就是个印钞机,不管礼拜六、礼拜天,天天都这样。”
有了水电站日进千万的高额回报,李河君“什么都可以不干了,天天打高尔夫球就好了”。但他显然并不满足于此,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光伏产业,并摈弃已经成熟的晶硅太阳能技术,选择薄膜太阳能技术作为突破方向。趁着行业低谷期,他先后收购了美国、德国四家能源公司,将最先进的行业技术收入囊中。
经过一系列的动作,成立的子公司汉能薄膜,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而他本人的身家也水涨船高。五年前,48岁的李河君以亿元财富,取代王健林、马云荣登中国首富,成为名副其实的能源大亨。
然而这份荣誉并没有持续多久。仅仅二个月后,汉能薄膜市值就蒸发了一半。这一事件让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从此一蹶不振。当然,不甘失败的李河君此后宣布复出,决定造车。不过时至今日,所谓的太阳能汽车仍然停留在PPT上。
“汉能,无所不能。”这句曾经引以为豪的口号,现在却成了讽刺。在最新的胡润百富榜上,这位中国前首富仅以亿元的身家排在第位。相比起巅峰的时候的亿元,短短四年缩水上千亿。从遭员工讨薪到“印钞机”资产被拍卖,面临重重考验的汉能,未来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