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投入1.6亿元还债,就成功解开了北京汇源食品饮料公司(以下简称“汇源果汁”)高达亿元的债务困局,上海文盛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盛资产”)展现了以专业资管破局不良资产的“神操作”。
若3到5年后,文盛资产达成既定目标,如重整后的“汇源果汁”成功在内地上市,那么,年所写就的汇源重整案,不仅会作为北京一中院“十大破产典型案例”流传,更会作为不良资产重整的经典案例,写进资产管理教科书,甚至“汇源果汁”也会凭借此次转身,写进中国经济发展史。
汇源危机:亿元负债
年是“汇源果汁”成立30周年。
这一年的6月24日,北京一中院做出终审裁定,批准“汇源果汁”破产重整,旧有投资人的投资被清零。
“汇源果汁”的一个旧时代结束了。
此时的“汇源果汁”,已不再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在很多人印象中,“汇源果汁”的时代,早已经结束了。
一切都是从年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果汁”失败开始的。
当时,很多人并不理解“汇源果汁”的创始人朱新礼,为什么会把好好一个国产代表性品牌,卖给美国企业。社会公众普遍的担心是,卖给美国企业的结果,很可能是“汇源果汁”品牌就此消失。
那时候的朱新礼,思路是开放而清晰的。
他面对公众的解释也并不难读懂。
朱新礼说——
“出售汇源并非面临经营困难和发展瓶颈,而是按市场规律运作的一种商业行为。”
“中国果汁行业的竞争已经升级,竞争的焦点正由下游生产环节向上游原料供应环节转移,对于源头的控制能力,是企业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要素。”
……
我们来翻译一下朱新礼的话。
在朱新礼看来,“汇源果汁”所面对的下游市场,也就是果汁销售市场,将会厮杀为一片红海,与其殊死一搏,不如及早抽身。而反过来看,果汁市场的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供应——“果园”,悄然具备了逆袭之态。
“汇源果汁”之前,“果园”是弱势方,靠天吃饭地卖水果,对果汁生产企业消化鲜果有很强的依赖。而当厂家纷纷杀入果汁市场,竞争升级,水果原料的硬需求就会反过来让“果园”掌握话语权。
果汁赚不赚钱不好说,但“果园”一定赚钱。
“汇源果汁”厂区图(图据汇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