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奇银条这等绝世美味,有人连听都没听

要说银条的种植历史,真的是肥~肠~悠久!商汤时期(你大概想到了封神榜、姜子牙、苏妲己,但,还要早点!)的宰相伊尹,是辅助商朝灭夏朝的开国功臣。平时没别的爱好,就喜欢研究厨艺,且精于烹饪。被后人奉为厨师一行的祖师爷,是中原菜系的创始人。伊尹,以“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就是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位中国饮食的开创者,忙里偷闲,在帝都西亳(河南偃师古称谓)南郊培植出了一种紫花绿叶、高不过膝的根茎蔬菜,并研制出烹调方法授予百姓,老百姓们便称此菜为“尹条”。银条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要求土壤有水而不湿,有沙而不松,只在(只此一处)我国洛阳伊洛河汇源之处,半干旱、半沙化的土壤中生长,故产量低,价格贵,当地有“白菜九畦,难抵银条一席”之说。旧时当地菜农靠它换回白花花的银子,便又称它为银条,视为宝菜。银条的植株银条全区种植面积仅有亩,在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的我国,银条选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扎根,也算是奇事一桩,顺理成章的被列为了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如果你觉得“银条”听起来毫无口感,它还有一个自带仙气儿的名字——“地灵”,感觉吃下去就能修仙了呢!菜农也叫它“一串紫”(见下图,原因很明显),官方则把它归类为草石蚕(科),与地参、地笋同科。银条开花10月下旬霜降过后,银条在地上的植株就逐渐枯死,地下则生出大约30—40厘米的白色细长圆状茎,竹筷粗细,空心而有节,这就是银条。银条能在地下保存越冬,直到翌年春季。因此,当地人常在每年开春后,蔬菜青*不接时食用银条。挖银条是个技术活,采挖时要先用自制的铁锨将土壤翻起,再用专门的耙子清除银条周围的沙土,靠人工一根一根挑出来。第一次见到银条的朋友,想象力简直飞出天际:豆芽(介么粗,你确定?)、萝卜丝(你家萝卜丝是圆的?)、藕带(体量差很多哦)……银条又被当地人称为“听话菜”,即放糖能甜,放盐能咸,想辣能辣,想酸能酸。肉质脆嫩,无纤维,味甜,含水量特别~高,多亏了银条的特殊成分“水苏糖”。刚出土的银条,还散发着泥土的清香。科普时间:作为天然四糖(水苏糖的分子结构是:半乳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水苏糖是目前发现功效最优越的益生元,被世界食品医药界誉为“超强双歧因子”(对,就是很多婴儿奶粉广告主打的名词),能使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得以平衡。银条的吃法很简单,主要用于凉拌。有一个歌谣至今流传:“锅净水宽,忌生防烂;喜姜莫葱,躲酱增酸。”也就是说,焯的时候锅要洗净,水要多放;调制时要放姜,不要放葱和酱油等夺色夺味之物,会破坏银条的清香和洁白之貌。将调好的银条装盘,切上几根红红的辣椒丝点缀上面,红白相间煞是好看。挑起一根细细品尝,果然,清脆中一股淡淡的清香立即在唇齿间弥漫开来,随后,淡淡的酸甜后味让人感觉胃口一开,食欲大振。凉拌银条1、清洗折段清水清洗掉银条上的泥土后,将其折断成3-4厘米的段。做菜过程中一定要避开铁制厨具,银条遇铁会变黑红。2、汆菜烧开水,把银条放入沸水中3——5分钟,尝一下,熟而脆即可。汆好后,倒一点白醋、白糖搅拌,可增加白度。3、调菜用麻油、白醋、辣椒油、糖、盐调汁,浇在汆好的银条上,再撒上姜丝、橘皮丝,搅拌后腌制一段时间,即可食用。银条罐头银条不仅对生长环境挑剔,地域性强,出土后更是娇贵,保鲜期较短。因此,市场上很少见到新鲜银条,但是,想尝鲜的吃货可以在网上找找“银条罐头”解解馋哦!(味道我就不保证了呵呵)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angdongbdf.com/afhzz/493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