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年12月31日,汇源集团亏损超过亿。
当年的一句‘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让汇源果汁一跃成为国民品牌,而如今的汇源集团却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这让人不禁要问,汇源果汁这个国民品牌还有未来吗?
负债亿,步履蹒跚的国民品牌
2月14日,汇源果汁公告称,由于公司无法于年1月31日前履行复牌条件及于联交所恢复证券买卖,联交所上市委员决定取消公司的上市地位。
汇源果汁方面表示,公司可能考虑提交对除牌决定进行复核的要求。
好好的国民品牌,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根据公司财报显示,年到年,汇源果汁连续六年扣非净利润为负数。
与此同时,汇源果汁的负债也在逐年增加。
截至年12月31日,汇源的总负债金额已达亿元,全年利息是净利润的四倍。
负债累累的同时,汇源果汁本身的产品并没有出问题。
根据尼尔森的调查数据显示,年,汇源在%果汁及中浓度果汁的市场份额依旧为业内 ,销售量份额占比分别为43.7%和31.5%,较之年的增幅达到0.9%和6.9%,依旧是一个稳重有增的局面。
产品没变,汇源果汁依旧是那个汇源果汁,那这么多的负债是怎么回事?
轰动一时的收购案
年9月,可口可乐宣布以总价约.2亿港元,约合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所有股份,
当时汇源果汁的创始人朱新礼一心想着去做果汁的上游产业,便配合可口可乐的收购,砍掉了自己一半的员工和大半的销售人员,同时加大上游产业的布局力度,两个月就花去了近20亿。
结果这笔收购被商务部依据反垄断法叫停了。
汇源砍掉了一半的销售渠道和人员,还花了重注在上游进行布局,却什么也没赚到。
并且由于汇源在上游的大量布局,资金又没办法回笼,结果就是开了工厂却开不了工,根据《商界》的报道,截止年,汇源工厂的产能使用率不足30%。
也难怪它会连年亏损了。
汇源果汁的创始人朱新礼曾经说过:‘假设年,把汇源整个产业的三分之一,用24亿美元卖给美国公司的话,那这24亿美元加上原来的三分之二——汇源农业、汇源果业、汇源果酒等一系列汇源品牌,那汇源早就是千亿级公司了。’
如果说这笔收购没有达成还能算作遗憾的话,那汇源集团本身的管理缺陷,就称得上是失败了。
一个月内6名高管辞职
汇源集团是家族企业人尽皆知,高层中,有许多都是朱新礼的亲属:女儿朱圣琴多年主管广告业务,女婿高勇是汇源集团副总裁,胞弟朱新德为汇源集团的总经理等等。
朱新礼其实早有‘去家族化’的打算。
年7月,苏盈福接替朱新礼,担任汇源集团总裁,当时签了五年的任期。苏盈福上任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想改变企业家族化的结构,可惜第二年8月份苏盈福就选择了辞职,宣布改革失败,同时董事会提名朱新礼女儿朱圣琴担任执行董事。
去家族化宣布失败。
然后汇源果汁就摊上大事了。
年8月至年12月期间,在没有任何管理层审批的情况下,集团资金中心通过4家集团内公司的9个银行账户分66次转账给4家关联公司,合计42.83亿元。
年3月29日,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汇源果汁在没有签订协议,没有得到董事会批准的情况下,向汇源集团旗下北京汇源借出了42.75亿贷款。
4月,汇源集团停牌。
经历了20个月的调整,汇源集团依旧没有解决问题。
或许是和此有关,创始人朱新礼和其女儿朱圣琴选择在前不久的2月12号退出公司董事会,之后的2月14号,联交所上市委员决定取消公司的上市地位。
有人说经此变故,汇源果汁恐将倒闭,也有人说汇源果汁产品、市场地位摆在那,自然会有人接盘,但无论如何,汇源集团败局已经是定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