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错失可口可乐179亿收购,如今36亿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企业要当儿子养,当猪卖。”十多年前,面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引发的强烈争议,汇源董事长朱新礼说的这句话成为了名言。彼时等着可口可乐以.2亿港币(约合人民币亿元)收购汇源的他怎么会想到,十多年后,汇源真的以36亿元“贱卖”给了“猪肉大王”天地壹号。4月26日,汇源果汁与天地壹号、广州和智订立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合资公司。汇源果汁以包括“汇源”商标在内的资产形式出资24亿元,占股40%;天地壹号、广州和智以现金形式出资36亿元,占股60%。如果合作能顺利达成,合资公司将以30亿元向汇源集团收购开展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产、股权和渠道,后者将为该公司及天地壹号提供原料及代加工生产服务。比起曾经的“国民果汁”汇源,天地壹号的名头要逊色得多,说到它的创始人“北大杀猪毕业生”陈生,或许大家还有一些印象。从北大毕业后,陈生当过公务员,倒腾过房地产和白酒,于年成立了天地壹号饮料股份有限公司,卖起了苹果醋。年,他又卖起了猪肉,因自己北大毕业生的身份一举扬名,成了“猪肉大王”。一个是曾创下港交所规模最大IPO的上市公司,一个是年才登陆新三板的“小”企业,也难怪有人会用“委身”“蛇吞象”来形容这次合作。可曾经的果汁业王者何以沦落至此?从负债千万的罐头厂到价值亿的巨头年,受到改革春风的吹拂,原本当着公务员的朱新礼毅然辞官下海,接手县里负债万、停工3年的罐头厂,做起了水果榨汁。当时国内市场对浓缩果汁的需求并不大,朱新礼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在一次德国食品博览会上,朱新礼与一家瑞士公司签下了万美元的订单,赚得了“第一桶金”。随后,汇源在央视投放广告,在全国各地建厂,到年已经成为国内果汁产业的龙头,占据了23%的市场份额。年,汇源在港交所成功上市,筹集资金24亿,创下了港交所规模最大IPO的神话。转折发生在年。可口可乐提出以.2亿港币、近2倍溢价收购汇源,朱新礼也积极配合此次收购,大幅削减与可口可乐重复的销售渠道及销售人员,并在上游领域进行了大规模投资。然而这次收购最终被商务部依据《反垄断法》叫停,曾经高歌猛进的汇源自此走起了下坡路。巨头没落负债亿,该怪谁?年,汇源业绩首次出现亏损,年曾短暂地扭亏为盈,然而自年起,又连续亏损6年。截止年底,公司负债总额已高达亿。年,与可口可乐的天价收购失之交臂10年后,汇源又出了一件大事:3月29日,汇源果汁公告称,年8月15日至年3月29日期间,公司向朱新礼持股65.03%的北京汇源饮料提供了42.75亿元短期贷款,而这笔资金并没有对外披露,也没有经过独立股东审批,是一笔违规贷款。4月3日,汇源果汁停牌,如果其不能在年1月底完成复牌条件,将面临退市。而就在这紧张倒数的一年多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有6名高管相继从汇源离职,汇源一时间雪上加霜。不少人认为,汇源的沦落始于可口可乐天价收购的夭折。一方面,为配合并购案裁撤了大量销售人员,导致销售渠道瓦解;另一方面,对上游的大量投资导致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仅30%,汇源元气大伤。可这或许是直接原因,但绝不是全部原因。事实上,早在年收购案前、年上市后,汇源就开始大肆扩张,年,公司销售和毛利已经出现负增长。收购案流产后,汇源也未停止投资新工厂,大量产能闲置,占用大量资金,导致资金链吃紧,债台高筑。为了度过危机,朱新礼抛售资产弥补亏空,却也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其次,产品缺乏创新性,永远跟在其他巨头身后而无法抢占先机,保守的多元化尝试也将汇源限制在了果汁领域。最为人所诟病也是最致命的一点就是汇源的家族化管理,尽管朱新礼一直在尝试改变这种局面,但始终未能成功,频繁换帅也让企业内部的决策缺乏持续性。如今汇源与天地壹号合作,虽然有些“低嫁”的意味,对于急需躲避退市风险的汇源来说,确实是无奈之举。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汇源将从全产业饮料企业变成原料供应商,不用再负担市场销售的压力,朱新礼也终于得以圆满执念,安心做上游产业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angdongbdf.com/afhzz/714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4